它是耶稣山下的杰作,还是上帝最糊涂的一笔?
此时,或许人们不必纠结它究竟是《上帝之城》里的巴西,还是《里约大冒险》中的那个国家。
世界杯来临之际,你大可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围观”巴西。你会发现,地球的另一边,也有一个可爱的国家。

无处不足球
在巴西,每11个男孩当中,有10个过生日时会希望得到一只足球作为礼物,剩下的那个孩子则会渴望得到一副守门员手套。
日常生活中,巴西人要想与足球这两个字以及与它相关联的各种具象完全绝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走在街头,身着各色球服的男女老少从你身边经过;迈进餐馆,邻座高谈阔论的话题是昨晚的球赛;钻进出租车,司机会热心地介绍车内各种足球纪念品的来历,并苦口婆心地劝你加入他所在的球迷阵营;逛商场、书店,举目望去若是找不到足球的影子,那这家店铺就离倒闭不远了;回家打开电视,体育台正在直播各种球赛,新闻台在滚动播放战报和进球集锦,电影台在播放球星传记片,看个电视剧也会时常看到当红球星客串出演,即便是商业广告,也常常会生拉硬拽地跟足球扯上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孩子们个个为球痴狂,他们的梦想,是加入足球俱乐部。在巴西,足球俱乐部对人们生活的全方位影响是外人难以想像的。俱乐部不仅是球迷与心中偶像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的幼儿园、课外辅导班、电影院、健身房、联谊舞厅,甚至是老年大学。俱乐部为会员提供的多样化服务,几乎能满足人生各阶段的需求,它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一支足球队。
足球,在巴西也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它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是致富捷径,是精神食粮,更是一种“宗教信仰”。
解说员的肺活量
火车上,意大利人和巴西人在打牌。意大利人:“一个巴乔。”巴西人:“管上,一个罗纳尔多。”意大利人:“一个马尔蒂尼。”巴西人:“再管,一个贝利。”意大利人:“放大招了,一个帕瓦罗蒂。”巴西人微微一笑:“一个巴西足球解说员。”意大利人哭了。
周末的傍晚,里约老城区华灯初上,炊烟袅袅,整个街区一片祥和宁静。突然,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脚踩人字拖、手拿啤酒瓶冲到了自家阳台上,声嘶力竭地高喊:“MENGO……”紧接着,周围几栋楼里相继发出相同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初来乍到的人会被这人猿泰山般的癫狂吓一跳,但本地居民早已见怪不怪,而且一下子就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弗拉门戈队进球了。在厨房里洗菜切肉的大妈,会立刻脑补这样的场景:马拉卡纳球场内,看台上人声鼎沸,一片红色的海洋,没有一个人还端坐在座位上,人们欢呼、击掌、高歌、流泪,激动地亲吻球衣上的队徽……
从进球瞬间开始计时,短短一分钟内,大半个里约城会进入疯癫模式,赛场内响彻云霄的欢呼自不待言,海滩上、小巷里、酒吧内,不认识的人也会抱作一团,跺着脚将手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人们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可电视机里解说员的呐喊仍在继续。“Gooooooooooal!”其肺活量绝不次于帕瓦罗蒂。
别学那个阿德里亚诺
十年前,巴西贫民窟里的母亲们这样教育孩子:儿子,好好踢球,学学人家阿德里亚诺;十年后,母亲们口气变了:儿子,好好做人,别学那个阿德里亚诺。
过去几年,“阿德里亚诺”这个名字在人们嘴边就是一个笑话。这位曾经的巴西国脚、国际足坛顶级前锋一直以“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出现在足球新闻中,不断重复着“跌倒、爬起、再跌倒”的故事。4月中旬,阿德里亚诺在新东家巴拉纳竞技队踢了4场比赛后,又遭到解聘。
阿德里亚诺是巴西贫民窟球星的代表人物,贫民窟,也是巴西足球绕不过去的关键词。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们,大多与正规学校教育无缘,这些目不识丁同时又整天无所事事、无处释放肾上腺素的少年,要么加入黑帮成为马仔,要么走进尘土飞扬的足球场,或是兼而有之。他们中的很多人,更希望在球场上脱颖而出,成为职业球员。1982年出生的阿德里亚诺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
阿德生于里约北区著名的维拉·克鲁塞罗贫民窟,那里直到今天依旧是全里约治安最糟糕的地区之一,白天还能零星见到警察的身影,一旦夜幕降临,黑帮就会全面接管。
阿德出道于里约最受中下层平民拥戴的弗拉门戈俱乐部,登陆欧洲后走上星光大道并跻身国际顶级球星行列,一度是巴西国家队锋线的主力人选之一。在维拉·克鲁塞罗,他的画像曾被贴在耶稣画像旁边,受人顶礼膜拜,他的成功,曾令无数孩子暗下决心通过足球改变命运。
但近几年,这位从贫民窟走出来、邂逅了纸醉金迷的球星开始迷失自我。生活放荡,训练散漫,体重超标……媒体报道他场外轶事的频率越来越高于他的场上表现。被迫回国踢球后,阿德丝毫未有悔改,又相继被科林蒂安和弗拉门戈两家大球会抛弃,头顶上的光环也逐渐消失殆尽。现在,在维拉·克鲁塞罗的小街边,人们常会看到他光着膀子与狐朋狗友喝得烂醉。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罪恶之城也有小清新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昼夜;第二天,上帝创造了天空;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陆、海和植物……第七天,上帝拉肚子,于是有了里约。
巴西环球电视台曾播出过这样的画面:一位大妈在里约街头接受该台采访,正在讲述街头的抢劫案有多么频繁,此时,一个少年突然从她身边快速经过,伸手就扯下了她脖子上的金项链。
这一画面,佐证了电影《上帝之城》和《精英部队》中的里约——一座藏污纳垢、子弹横飞的罪恶之城。事实确是如此。
然而,《上帝之城》和《精英部队》里描述的是里约,《里约大冒险》里描述的同样是里约。
在动画片《里约大冒险》中,里约是一处海天一色、美不胜收的梦幻般的所在。里约城毗邻南大西洋,辖区内各具特色的海滩绵延数十公里。但凡遇到艳阳高照的周末,海滩上必然人头攒动,男女老幼携家带口而来,有人下水嬉戏,有人闭目养神,有人畅饮冰啤,也有人在沙滩球场上挥汗如雨……
还记得《里约大冒险》里那个有轨电车驶过樱花漫天的山坡小道的画面吗?这一场景的原型便是紧邻里约市中心的圣特蕾莎丘陵区。圣特蕾莎区主干道的碎石路上铺有电车轨道,在过去百余年间,伴随着叮当铃声行驶在山路上的鲜黄色有轨电车,堪称里约一景。只可惜,这项特色服务3年前因一次重大事故而被叫停,即使是世界杯也没能让它起死回生。
但在热情如火的里约城内,圣特蕾莎区仍独树一帜。这块面积不大的小山头上,造型别致的民居、画廊以及波西米亚风格的酒吧和咖啡馆随处可见,洋溢着小资气息和文艺范儿,代表着高大上的生活品质,多年来一直是知识分子、艺术家、政客和意见领袖的聚集地。
在天气不错的日子里,约上三五知己,来到圣特蕾莎区视野开阔的山顶观景台,遥望近处的市中心商业区和远处的博塔弗戈海湾,再来杯咖啡,闲聊一个下午,生活真是惬意得很。
海滩之上,众生平等
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反问他:“打鱼干嘛?”富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嘛?”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了个身,然后说道:“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
对于里约人来说,海滩就是一切。这里是他们的娱乐场、疗养院、阅览室、运动场,甚至是酒吧和舞厅……每到巴西狂欢节,人们都会到海滩上载歌载舞。不可一世的富豪和晒得黝黑的乞丐会并排躺在海滩上,前者不皱眉,后者不红脸,大海面前,众生平等。
在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白沙滩,它与耶稣山、面包山一同被称为“两山一滩”,是里约旅游推介最好的名片。
科帕卡巴纳海滩延绵四公里,呈月牙形,远远望去如同一道玉带,仿佛给碧海镶嵌了一条亮眼的金边。科帕卡巴纳海滩是乳白色的,砂砾如同面粉一般,没有一丝杂质,踩上去十分柔软舒适,会让人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直涌到心窝。
事实上,拉美并不缺少极品沙滩,古巴的巴拉德罗、墨西哥的坎昆等,都是以海滩出名。科帕卡巴纳缘何能够脱颖而出并被冠上“最美”之名?这得益于与其毗邻的海滨大道——大西洋大街。这条大街是人工填海建成的,黑白相间的小石子组成了一道道波浪线,在街道上蜿蜒铺开,闪烁着动感的光芒,美丽至极。
在里约,还有一种说法:想看美女,就去伊帕内玛海滩。这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1962年,年轻的曲作家若宾和词作家莫赖斯在伊帕内玛海滩附近的酒吧喝酒,忽见一个摩登女郎摇曳走来,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看。冷傲美人根本没有搭理这两个毛头小子,却激发了两人的创作热情——写下了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名曲《伊帕内玛女孩》。两年后,那个美女已经结婚生子,并且知道了自己就是《伊帕内玛女孩》的原型,于是找到了歌曲的词曲作者,并邀请若宾夫妇做了孩子的教父母。
穷着并快乐着
巴西富豪说,自己是金钱的囚徒,每天都得关注市场和政策变化,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被抢劫、被绑架,富人还不敢乱搞,一乱搞就成了丑闻。巴西穷人说,虽然挣钱不多,但过得挺开心,一到周末就搞聚会,每人都有三四个情人,想跟谁睡就跟谁睡。
在里约工作期间,我们住在一个高档社区,但与贫民窟只有一墙之隔。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公寓搞派对只能到晚上10点,墙那边却是音乐放得震天响,从天黑一直闹到天明。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狂欢节,更是穷人的节日。节日期间,有钱人都去了国外或躲到了清静的别墅中,穷人们则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桑巴学校大多设在贫民窟,在里约参加桑巴巡游大赛的群众演员,大部分来自贫民窟。
巴西的穷人,天性乐观,大大咧咧,鲜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绝不会在老板和官员面前唯唯诺诺,这是他们的民族性格。
巴西的社会保障,也令穷人不知道该为何而愁。
巴西人自娘胎里就享受着全民免费医疗,母婴定期检查和分娩都免费,住院吃饭不要钱。
穷人的小孩,从6个月到7岁,牛奶由政府免费提供。公立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免学费并提供一顿饭。贫困家庭送孩子上学享受政府补贴。公立大学免收学费,只是象征性地收点饭费。
政府每月给贫困家庭提供基本食品。60岁以上的低收入老人可以申请领取免费牛奶。70岁以上的家庭困难老人,不管是否参加过社会保险,都能领一份最低工资。
男人的名片
一个长相丑陋的巴西女孩救了天神,天神答应帮她实现一个愿望。女孩说:“我希望变成所有巴西男人梦寐以求的样子。”天神想了想说,“没问题”,然后吹了一口仙气儿。女孩满怀欣喜地走到镜子前,发现里面出现了一个眼神深邃、有着八块完美腹肌的拉丁壮汉。
很多外国游客是冲着欣赏美女来的,但到了这巴西,他们会发现,比美女更有看头的,是随处可见的壮汉。他们裸露着所有能裸露的部位,胸肌是他们的名片。女人看了垂涎欲滴,男人看了自惭形秽。
全民健身,在巴西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内容。海滩上、绿地里、山坡上,几乎每时每刻都能见到身着专业装备的跑步者,他们挥汗如雨、健步如飞,健康的肤色和健硕的形体令人嫉妒。
里约堪称全民健身模范城市。海滩边,每隔几百米就设有一处专业健身设施,这绝不是那种给老年人用的玩意儿,而是拿来练块头的。每个星期天,里约都会在海边实施交通管制,全天腾出半条马路来给市民健身用,汽车统统让道。在弗拉门戈填海造地区,宽阔的柏油马路每隔几周就会被用来办一次大众马拉松赛,并且场场爆棚。
“享受现在,稍后结账”
世界杯开幕之际,32强球队纷纷公布了他们的出征口号。东道主巴西队说:“打起精神,第六个冠军来了。”德国队的宣言是:“一个国家,一支球队,一个梦想。”葡萄牙队说:“过去已是历史,未来就是胜利。”巴西的妓女们也打出了自己的口号,那便是:“享受现在,稍后结账。”
现今的巴西,色情业仍处于模糊地带,既不能算合法,也没有被明令禁止。赶上了世界杯这样的好机会,妓女们当然要大赚一笔。而在一些世界杯举办城市,银行也看到了“商机”,它们与当地的性工作者组织达成了协议——银行为妓女们提供刷卡机,允许客人在接受性服务以后刷卡结账,银行从中抽点。这就是“享受现在,稍后结账”提出的背景,这当然是一种另类举措。
但另类还不止于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批外国游客,世界杯举办城市贝洛奥里藏特的性工作者联合会,从2013年3月起便开始为“会员”提供免费的英语教学。
“早上好,姑娘们。”每天开课之前,英语教师伊戈尔都要用英语和他的学生们打招呼。据伊戈尔介绍,他除了教日常用语,也会根据性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教授一些“专业用语”。
虽然这项工作被不少人评为“雷人”,但它还是受到了不少从业者的欢迎。
“I am ready.(我准备好了)”穿着粉色迷你裙的维多利亚,对于世界杯的到来满怀期待。她还说:“学习英语很重要,等有一天我不当妓女了,还能用它来找个好工作。”
不以结婚为目的
巴西男人找对象,没有处女情结。巴西小伙这样说:“不是我们不喜欢处女,而是巴西根本没有处女!”
巴西有一档很火的电视相亲节目,男女青年都很重视外貌,常有男嘉宾应女嘉宾要求脱掉上衣秀肌肉的场景。男女嘉宾相中后,会坐到一边交流,不一会儿,刚认识的两人就在镜头下旁若无人地热吻起来。
在巴西,青少年对待恋爱比较随意,男女不以结婚为目的,在一起就是“玩玩”。可以玩接吻、一夜情或同居,玩腻了就分手。不少女孩中学没毕业就生了孩子,然后就中止学业在家里当起了“啃老族”。
在巴西人的观念中,婚姻并不是终身大事,许多人同居多年,就是不登记结婚。应该说,他们对婚姻期望很高,但同时又害怕对方出轨、经济纠纷、家庭暴力、性生活不和谐、子女教育观念不同等导致离婚。
一个与我熟络的巴西哥们,刚离婚时有些消沉,但没过多久,他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他现在同时交往着五个女友,每天都很快活。我开玩笑说:“你干吗不找七个呢?每天一个岂不是更快活?”他连忙摆手说,“那可不行,我周末还得休息呢!”
巴西男人确实花心,可人家有这样的条件啊。2012年的官方抽样统计显示,巴西女性比男性多了520万人。
连魔鬼都会叹息转身的地方
恐怖分子准备在世界杯期间袭击巴西,他们开着飞机、带着炸弹经过里约贫民窟的上空时,往下一撇,马上向组织发起了牢骚:“这里都炸过了,怎么不早说!”
“走过这里,一定要有大便将至的紧迫感,要像冲向厕所一样迅速经过这些地带。”美国出版的一本旅行指南,如此描述了里约的贫民窟。
如果说美丽的面包山、迷人的海滩、热情的桑巴舞是里约赢得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资本,那么,脏乱差、犯罪频发的贫民窟就是这座城市的污点。
统计显示,里约市内有970多座大大小小的贫民窟,全市600多万人口中,大约有22%生活在贫民窟。
里约的半山腰,可以将海景和市容尽收眼底,本应是富人聚集的风水宝地,但这里却成了“城市肿瘤”的盘踞之所。密集的小破屋子,有的用木头搭建,有的用废弃铁皮和石头堆砌起来,远远望去,就像一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抱团取暖的乞丐。
在电影《上帝之城》中,里约的贫民窟充斥着恐惧和不安,是个连魔鬼都会叹息转身的地方。现实中,这里的贫民窟确实是暴力犯罪集团的老窝,毒品交易是家常便饭,枪战、杀人经常发生,以至于当地司机已经养成了夜间开车从不等红灯的习惯。
如今,世界杯火辣来袭,贫民窟同样兴奋不已,只不过,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足球的热爱。近期,有这样一段视频正在巴西网络上流传:第一届联盟村足球杯赛期间,一个身穿巴西国家队球迷服、绰号为“大鱼”的贫民窟毒枭,在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进球后,竟然抽出一挺机枪,连续鸣枪40秒钟,而他身边的几个“马仔”,也都手持枪支。目前,里约警方已宣布,悬赏两万雷亚尔(约合9000美元),收集抓捕“大鱼”的线索。
为保证世界杯顺利举行,巴西联邦军队士兵现已进驻多个主要贫民窟,加强社区巡逻,抓捕犯罪分子。不过,家里办喜事,不能把“捣蛋孩子”全关起来,也得让他们学着招待客人啊。其实,巴西政府也在鼓励一些治安良好的贫民窟发展商业和旅游业。
世界杯期间,会有数十万名游客前往里约,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飞冲天的酒店房价。业内人士说,如果球迷每天肯为住宿花费700美元,那么应该还能订上房间。鉴此,不少出手晚或对高房价皱眉头的游客将目光转向了贫民窟,毕竟,在这里,一间“海景房”一晚不过23美元。(记者 刘莉莉)
作死的物价
三个巴西人比阔,第一位说自己是百万富翁,第二位说自己是千万富翁,第三位说自己天天吃西红柿。前两位立马甘拜下风。
去年巴西举办联合会杯期间,东道国民众用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热烈欢迎”了世界杯的“前哨战”:百万民众数次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还在不少城市引发了打砸抢烧和骚乱流血事件。蒙面歹徒敲碎银行的玻璃,军警朝人群喷洒辣椒水……这一幕幕场景,可比球场里的盘带射门更加刺激。
巴西人为什么在祖国需要露脸的关头砸自己的场子?这一风波的导火索在外人看来相当奇葩:比赛前几周,巴西多个城市宣布公交车车票涨价,单价上浮0.2雷亚尔,约合0.55元人民币——好一场五毛钱引发的“血案”!
那段时间,巴西日用消费品价格全面飙升。超市里,食品、个人卫生用品和家居清洁用品等的价签每隔几周就要换上一次。西红柿的价格居然上涨了106%,连有钱人都望之兴叹。那一次,作死的物价真的把巴西人给惹毛了。
而今,世界杯来了,各国游客蜂拥而至,巴西的物价自然也要趁火打劫。
《环球》杂志记者在里约的超市里看到,一瓶2.5升的可乐要5雷亚尔(约合14元人民币),一部iPhone 5S手机的售价比中国高出3000元人民币。
据悉,7月13日世界杯决赛当天,里约酒店的均价已涨到了一晚816雷亚尔(约合2244元人民币),当天位于科帕卡巴纳海滩边上的一个家具老旧、空间狭小的二星级酒店,一晚的价格更是飙升至2000雷亚尔(约合5500元人民币)。
有人计算过,如果能分期付款买两张往返机票,圣保罗居民去南欧玩一趟的费用,不一定会超过同期在自家城市里生活的成本。在圣保罗街头,随便吃顿便饭,请掏45雷亚尔(约合124元人民币),打车出行一次,请准备好至少68雷亚尔(约合187元人民币)。一位药品行业的咨询师经常往返于葡萄牙里斯本和巴西圣保罗之间,他说,在圣保罗繁华的商业中心喝上一杯特浓咖啡,要比在里斯本贵上两倍,“这很荒诞啊,我们可是在盛产咖啡、供别国进口的巴西啊!”
世界杯期间,如果到巴西看球,只能祈求里约城里的耶稣像保佑你的钱包了。
谁守时谁吃亏
日本人和巴西人是好朋友。日本人生了个儿子,便兴冲冲地邀请巴西人来喝喜酒。巴西人赶到时,日本人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又不得不尴尬地说,“欢迎你来喝我孙子的满月酒。”
“守时”二字很少出现在巴西人的词典中。
巴西人不守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准时开始;二是办事拖拉,世界杯场馆的建设就是例证之一。
在巴西,上至总统会见外宾,下到平民家庭搞聚会,很少有守时的。
前总统卢拉工人出身,很健谈,讲到兴头上就刹不住车,根本不管下面的安排,所以他参加的活动经常推迟。2008年世界旅游大会的闭幕式,原计划在下午举行,可卢拉晚上8点多才赶到。
总统都这样不守时,其他各级政府和企业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避免活动拖延,主办单位常把请帖或通知上的开始时间提前一小时,有的甚至提前两三个小时。通常,这种请帖或通知不写活动正式开始时间,而是写“从几点开始”。
有一次,我去采访世界石油大会闭幕式,通知上写的是“从下午6点开始”,到那后才知道,实际上是从6点就可以进入会场,晚上9点才正式开始。
巴西人喜欢在家里搞派对,邀请朋友喝啤酒吃烤肉侃大山。参加这种聚会迟到一会儿没关系,要是早到或准时到了,那就有不礼貌之嫌,因为,主人还没准备好接待客人。
一次,我与使馆新闻参赞夫妇受邀参加一巴西朋友的家庭聚会,时间是星期日中午12点。我说下午1点到就行,但参赞夫妇觉得迟到不礼貌,坚持要按国内的规矩提前去。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我们提前十几分钟到达朋友家,女主人还在洗澡,男主人正准备出去买肉,其他客人一个没到。真是尴尬!
依我个人的经验,在巴西参加社交活动,以晚到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官场腐败,民风不坏
我的豪宅是挪用建医院的经费买的,保险柜里的美元是用建学校的资金换的,买农庄用的是政府给学生的午餐费,我宝贝儿子每月的零花钱高达一百万,我那挥霍成性的老婆之所以没有破产,是因为我用社保资金堵上了窟窿。
最近,巴西朋友给我发来名为“抓窃贼”的反腐歌,歌词里写到:“抓窃贼,去政府;抓窃贼,去国会;抓窃贼,去法院。”
这首歌是巴西腐败现象的真实写照,在巴西民众眼中,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机构,都是腐败丛生的地方。
巴西的税很重,纳税额占了民众毛收入的41%。这不仅超过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且超过了德国和比利时。纳税人的血汗钱大量进入贪官的腰包,他们能不气愤吗?
除了大官大贪,警察、税务和海关等执法人员也是腐败高发群体。作为记者,我就曾见识过巴西警察如何索贿。
一同事开车被追尾,我赶去处理时,两名警察已在现场。警察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事故不是你们的责任,但你们的车没年检。如果我把这点写进事故报告,保险公司就不会理赔。要我不写,你们得给点咖啡钱。”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一人两百。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我给了他们一人五十块。
在巴西,华人把税务稽查人员称为“老飞”,他们的商铺常被“老飞”敲诈勒索,但也只能忍气吞声,破财消灾。
虽说巴西的公职人员比较腐败,但社会风气并不坏。
在巴西,几乎没人为上学、就业、看病等事去托人送礼,企业也没有逢年过节给工商税务主管部门送礼的习惯。巴西人送礼主要是在亲友之间,礼品也不贵重。员工一般不会给老板送礼,但老板要在年底搞联谊活动,请员工聚餐。
巴西媒体不做有偿新闻,记者采访任何活动都没有车马费。若企业出差旅费请记者做报道,文章之后必须注明。报道巴西总统出访的记者因没有商业航班必须搭乘专机的话,其所属媒体会把买机票的钱捐给慈善机构,以示报道不为金钱左右。
当巴西遇到阿根廷
乌拉圭人、阿根廷人和巴西人因为看球大打出手,最后均被警察带走。警察决定抽每人50鞭子,动手前允许他们各自提个要求。乌拉圭人要求在背上捆个枕头,第3鞭下去,枕头就面目全非了。阿根廷人请求穿上一件皮大衣,5鞭之后,皮衣就废了。最后轮到了巴西人。警察是内马尔的粉丝,特许巴西人提两个要求。巴西人说:“首先,我请求将我的刑罚翻两番,然后,把那个阿根廷佬捆在我的背上。”
在南美洲,巴西与阿根廷这对邻居总是互相看不顺眼。
“桑巴足球”行云流水,“五星巴西”瞧不起只捧过两次大力神杯的阿根廷;阿根廷足球注重技战术,总是炫耀自己14次美洲杯夺冠的历史。
巴西有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阿根廷有险峻的安第斯山。
巴西有激情四射的桑巴,阿根廷有细腻考究的探戈。
巴西有南美最大的城市圣保罗,阿根廷有南美最美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巴西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阿根廷有全球最性感的男人。
巴西遇到阿根廷,互相都会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而造物主,又偏偏让二者做了邻居,不能忽略彼此的存在。
在美食界,关于巴西烤肉与阿根廷烤肉哪个能称为南美之冠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但巴西厨师承认,只有用阿根廷牛肉做出来的巴西烤肉,才算得上是上品。
“一切都使我们接近,没什么将我们分开。”阿根廷前总统佩尼亚曾如此形容两国的唇齿相依。后来,巴西前总统卢拉翻新了他的名言,并加入了自己的诠释:“一切都使我们接近,只有足球将我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