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公告丨职位表丨报考指导丨35天直播讲座丨公安基础知识丨QQ群:55463908
2015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已经启动,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http://hlj.huatu.com/)整理了行测各模块技巧,以及申论指导、申论热点、公安基础知识等备考类信息提供给广大考生,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官方微信(hljhtjy)。
教育的宗旨,最简单的表述只有四个字:教书育人。高考应该体现教育的宗旨,而高考作文又是体现教育宗旨比较直接的途径——言为心声。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首先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言说空间,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考题能够容纳考生平时的阅读、思考、认知及生活体验;还应该让考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命题,容纳不同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个性的充分表现以足够的空间,这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自然也应该成为拟定考题的最重要的原则。言说空间大,考生的水平、能力的高低、强弱自然也得到表现,这也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题中之义。用上述要求来考察各地的高考作文题,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同来的。
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大致是: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劝阻无效,最终孩子选择报警。此事引起社会争议。要求考生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这个作文题有以下特点:考生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观点,自由度很大,没有不必要的限制和暗示。“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信”,可以容纳多种角色心理和行文的语气,题目的“友好度”很高,公平性也很好。
与全国卷同一思路,但稍弱的是重庆卷的作文题:“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 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写?”这个 作文题的暗示性很强,很多考生会习惯性地从“公德”、“同情弱者”角度去写,发挥空间不大。
浙江的作文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从为人与为文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认识、理解人性,如何理 解我们自身的问题。这个题目既牵涉到文化传统,也与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很深的联系。但是,该作文题如果题旨不变,出题方式变一下,改用更贴近当今现实、贴近考生认知范围的事例,考生可能会更感亲切,而且并不影响区分考生水平高低。
最后,想着重说说湖南题。因为该题中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误区,很有代表性,或者说很普遍。该题大意为:有一棵大树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但它们以大树没有腿,没有翅膀而拒绝帮助大树。大树就想了个办法: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被飞禽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个作文题的基本思维框架是一个比喻,用动物植物喻人。比喻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但弄得不好,会因牵强而偏离事理,逻辑上不能自洽。该作文题指向很明确:肯定、褒扬“大树”,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实现了去各地旅行的愿望。因为是比喻,其中很多谬误就回避过去了:这棵大树的种子被带到另一个地方,但大树自己还在原地。大树的种子会长成另一棵大树,但它的经历不能代替其“父亲”——把个体与个体所属的种群混为一谈,不区分此个体与彼个体,这种思维的本质,是否定个体的价值;这样,抹煞个体的特性,抹煞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理直气壮了。大树、鸟儿,走兽,其特性、行为方式都不相同,因为鸟儿不能带大树去旅行,就被判定了反派角色,学生“领会”了题意,即使有不同的思考也会放弃表达——因为分数比真实的表达重要。好的作文题不应引导学生投人所好。
更多推荐:
更多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lj.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