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在城郊偏僻处多次对过往路人实施抢劫。某日,甲隐藏在暗处见一女青年背包走来,遂尾随其后准备抢劫,甲在动手抢该女包时,该女出于本能转过身来,甲一看竟是自己中学同学,遂转身逃走。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关于包庇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为方式必须是作为
B.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
C.行为时间发生在犯罪之后
D.行为对象是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
3.关于货币犯罪的认定,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以使用为目的,大量印制停止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的,不成立伪造货币罪
B.伪造正在流通但在我国尚无法兑换的境外货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
C.将白纸冒充假币卖给他人的,构成诈骗罪,不成立出售假币罪
D.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100元纸币的,成立变造货币罪
4.甲、乙合谋后,由与丙相识的甲将丙骗往外地游玩。乙给丙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丙。借此向丙的家属索要赎金。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绑架罪
D.非法拘禁罪
5.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军人
B.一般单位
C.国家工作人员
D.除军人以外的一般自然人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题目中交代,甲已经着手犯罪,在看到女青年是自己中学同学时,由于意志以内的原因主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D【解析】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包庇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时间在犯罪之后而不是审查起诉之后,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D【解析】伪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本国货币管理制度,二是外币管理制度。二、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所伪造的货币必须是正在流通中的货币。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主观方面上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A项,成立伪造货币罪所伪造的货币必须是正在流通中的货币,如果伪造的是已经停止流通的古钱、废钞,不成立伪造货币罪。A项,以使用为目的,大量印制停止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的不构成伪造货币罪。
B项,伪造的外币不要求能否在我国使用。B项,伪造正在流通但在我国尚无法兑换的境外货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
C项,将白纸冒充假币卖给他人的,不符合伪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诈骗罪。C项说法正确。
D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款的规定,变造的货币是指在真币的基础上,利用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移位、重印等多种方法制作、改变真币原形态的假币。变造货币罪所变造的货币必须是真币,D项中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100元纸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因此,D项错误,当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4.B【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题目中,甲将丙骗往外地游玩,并没有实际绑架、拘禁丙,不构成绑架罪、非法拘禁罪。甲、乙使用恐吓、威胁的方法,向其家人索要赎金的行为是假绑架真勒索,此时并没有人质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定敲诈勒索罪。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5.D【解析】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