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笔试模拟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9月23日)

未知 | 2020-09-23 10:00

收藏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9月23日)由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发布,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请关注黑龙江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如有疑问请加【QQ交流群:666103924】,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

  1.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开局年。中央已经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增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要着重考虑( )。

  A.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植产业发展优势

  B.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培植规模经营新优势

  C.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

  D.深化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群发展新优势

  2.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 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资金实物流量

  B.国民收入

  C.社会再生产

  D.国内生产总值

  3.制度经济学认为, 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A.交易

  B.价格

  C.商品

  D.风险

  4.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C.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D.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5.以下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重要指标,解释错误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B.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C.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而只计算净产值

  D.社会总产值既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也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BCD

  解析:

  对于农业发展,只要是科学的实际的,能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增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不管是从产业发展、规模经营、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2.答案:C

  解析: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对象的宏观核算。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3.答案:A

  解析:

  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康芒斯是制度经济学方面有特色的威斯康星传统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交易”这一独特的概念。康芒斯认为,传统经济学一直以商品为基本经济范畴。这是一种物资经济学。事实上,“交易”才是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因而才能作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他解释说:“我一直在设法解决可能用什么作为研究的单位,这种单位要包括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经过许多年,我得到结论,认为它们只有在一种交易的公式里结合在一起,与商品、劳动、欲望、个人和交换那些旧的概念不同。所以,我用‘交易’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单位。”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A。

  本题相关知识点:

  从方法论上讲,制度经济学的最初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以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反对英国古典学派运用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方法,而主张运用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强调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20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以T·凡勃伦、J·R·康芒斯、W·C·米切尔等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派别。

  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流通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看出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流通中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因此,如果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价格总额等于待售商品数量乘以商品价格水平。因此,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待售商品数量及商品价格水平都应成正比,故C、D两项不能选,B项与之无关。故正确选项是A项。

  5.答案:D

  解析: 社会总产值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不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并把中间投入(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产品和支付给其他部门的服务费用的价值)也计算在内,有重复计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