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天理没有绝对的正误
B.反对人的一切欲望
C.承认合乎社会规范的欲望
D.承认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论述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这种欲望难道就不能有吗?这是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接着指出,同一件事情,符合社会规范的就是“天理”,不符合的就是过度的欲望,即“人欲”。然后用“视听言动”举例论证说明了“天理”和“人欲”的差别:没有不顾礼节的去“视听言动”,这便是“天理”,不顾礼节的去“视听言动”,这便是“人欲”。文段主旨是对合乎社会规范的欲望进行了肯定。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天理的正误”在文中没有论证,无中生有。B项:“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中肯定了正常的欲望,而不是“反对人的一切欲望”。D项:“非者便是人欲”中对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私欲进行了否定,而不是“承认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