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

华图教育 | 2021-08-31 14:50

收藏

  点击查看>>>相关图书推荐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广义的扶贫扶志

  B.可怕的精神贫困

  C.打好扶贫攻坚战

  D.扶贫路上的拦路虎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说明精神贫困相较于物质贫困更可怕。第二句和第三句进行具体的论证,第四句阐明精神贫困的危害,是脱贫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第五句说明需要解决这类精神贫困的问题。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强调精神贫困是可怕的,所以标题中要体现出主题词精神贫困。

  第二步,辨析选项。只有B项是符合要求的。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扶贫扶志”不是文段的核心话题,非重点。C项:过于笼统,没有突出精神扶贫。D项:虽然很形象也很有吸引力,但是缺少“精神贫困”的话题,且只是文段部分内容,表述片面。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标题选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