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新主张
(一)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 体系优化升级 |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 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
(三)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 局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 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
(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 好结合 |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 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七)繁荣发展文化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 |
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 业体系。 |
(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 态安全边界;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九)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 赢新局面 |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 水平 |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 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 的平安中国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 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
(十二)加快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 |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