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 号,我说课的题目是《迷人的火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迷人的火塘》选自《欢乐的村寨》单元中的一课,而此单元又是以歌颂祖国各地各民族美好的生活为前提的。因此这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优美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切分节奏。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是切分节奏的学习。
二、说学情
由于现代的学生对祖国悠远的历史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知甚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好相关的音像资料,并提出相关的知识问题和游戏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才能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三、说教法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具有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建构知识呢?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要求和认知灵活性理论,我采用了讲授、讨论、欣赏、视听和视唱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会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用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分享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例如侗族概况、侗族服饰、侗族建筑、侗族民居、侗族乐器、侗族大歌。学生在叙述的同时,我会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是学生在欣赏侗族风景片中加入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同时课件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侗族的印象。
本环节的主体内容我采用综合——分解----再综合的教学形式来完成,首先由我范唱此曲,提问学生表现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结论是欢快地。进一步提问学生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得出侗家村寨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其次为解决重难点:节奏的训练并完成二个声部的节奏型。接下来视唱曲谱、分析曲谱、填唱歌词、演唱此曲。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指导与自学结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质疑的学、合作式的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音乐活动
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四)课堂小结
最后是课的结束部分,通过表演已学的民族歌舞与器乐演奏来巩固旧知,使主题突出,情感升华。我会这样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贵州,学习了一首具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并了解了一些侗族的风土人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感受,希望同学们能主动多了解些我国各民族的人文知识。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