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学前心理学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心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2.身心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之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了。
此外,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所以又称为“年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学制,将儿童身心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婴儿期(1个月—1岁);
幼儿早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17岁)。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不是个别儿童或少数儿童偶然表现出来的特征,而是从许多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普遍事实,是各年龄阶段中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征。
指导要点:切勿“一刀切”。
(二)发展的定向性
身心发展的定向性有两层含义:
1.身心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虽然个体的身心发展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但并不影响身心发展的总趋势。
2.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以思维发展为例,发展的定向性决定着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动作思维开始,然后发展形象思维,最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指导要点: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儿童从出生到一周岁和青春期这两个时期,身心发展的速度最快,而其他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相对平缓一些。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指导要点:抓关键期。
(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以及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会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这就形成了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
指导要点:因材施教。
【历年真题】
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