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刑真题讲解

黑龙江华图 | 2021-10-21 14:26

收藏

  1.关于共同犯罪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所有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B.所有的首要分子都不是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C.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是免除处罚

  D.只要被胁迫参加犯罪,没有失去自由决定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应当认定为胁从犯

  61.D【解析】《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

  团。《刑法》第九十七条: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

  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显然,主犯不一定都是首要分子,首要分子也不一定是主犯,故

  A 选项和 B 选项都错误。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并没有说明是“比照主犯”而进行处罚,故 C 选项

  错误。

  2.甲因投毒被判处九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

  改表现,关于甲的假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否假释,由检察机关决定

  B.能否假释,由监狱机关决定

  C.能否假释,由审判机关决定

  D.能否假释,由权利机关决定

  2.C【解析】《刑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

  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

  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故减刑或假释的决定机关是中

  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即我国的审判机关,故 C 正确。

  3.关于死刑,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我国刑法保留死刑,但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对于不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指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缓

  C.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除了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死刑案件的一审法院至少为中级人民法院,死缓的核准法院至少为高级人民法院

  3.B【解析】我国刑法保留死刑,但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体现了我

  国“保留死刑,但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刑事政策,故 A 选项正确。

  在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都是死刑的内容,只是其执行方式不同而已,故对于不应

  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指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可以判处死缓。故 B 选项错误。

  《刑法》第四十八规定: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除了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

  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行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是核准。故 C 选项和

  D 选项正确。

  4.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一直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

  设以及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系统的总结了新时代该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去发展中特主义的时代课题,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这说明新时代的思想:

  A.是理论的发展的产物

  B.源于思想斗争和理论研究

  C.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D.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4.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认识源于实践,社会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

  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

  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C 选项符合题意。

  A 和 B 选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 选项表述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因此,本题答

  案为 C。

  5.“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

  B.认识是具有反复性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5.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钓鱼钓多了就会熟悉鱼的生活习性,砍树伐木久了也会了解

  各类树木的品种。意思是:通过实践获得对各种事物的认识。A 和 B 选项与题干无关,D 选

  项说反了。因此,本题答案为 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