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优先原则,服役时间长,待遇越好;服役贡献大,待遇越好。无论是退休、计划安置、还是逐月都是如此。总体来说,退休比转业好;逐月比复员好。以逐月为例按网传的算法。
(1)自主金的计发基数为M1,逐月金的计发基数为M2;
(2)超出16年干龄的干龄为X年,从服役至军官、军士之前的年数为L,军龄为16+X+L。
(3)M1、M2都是可查的具体数字。逐月金的计发基数M2,是依据现阶段军人工资水平,适当考虑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综合衡量设计为标准值,采取“军衔+待遇级别”组合对应一个计发基数,标准清晰明了。以中校为例,假定M2取值12500元。
(4)自主金的计发基数M1,主要包括职务工作、军衔工资、生活补助等,M1相比M2,大概只少了工作性津贴这项,假定工作性津贴取值2100元,那M1=12500-2100=10400元。
(5)从服役至军官、军士之前的年数L的取值,以生长干部为例,L取值为4。
以某中校军官A立了一个三等功,大多数干部会立一个三等功的,自主政策增发5%(最高为5%),网传逐月政策增发2%(最高算两个三等功),逐月金要与自主金持平,则方程式如下:
M1*(80+5)%+(16+X+L)*20=M2*(60+2X+2)%
还是假定M1=10400,M2=12500,L=4,那么,计算得:X≈6.5年。
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下,在干龄16年基础上再服役6.5年,此时,逐月金才与自主金持平,此时干龄为16+6.5=22.5年,军龄16+6.5+4=26.5年。
明显一个服役满25年左右的少校,如果立两个三等功,同等情况下,逐月金每月领取的退役金比自主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