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师招聘网 | 2021-11-25 15:20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1.“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在满足一些社会需求”。这表明的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为(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环境本位论

2.“相形见绌”“鹤立鸡群”反映了教育评价中的( )。

A.趋中效应 B.参照效应

C.投射效应 D.理想效应

3.“做中学”可归于( )。

A.经验主义课程流派 B.永恒主义课程流派

C.要素主义课程流派 D.结构主义课程流派

4.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是( )。

A.布卢姆 B.赫尔巴特

C.马斯洛 D.加德纳

5.“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主要指的是( )。

A.缄默知识 B.显性知识

C.公共知识 D.理论知识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也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其中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表述强调从社会需求出发,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故本题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参照效应。选项B参照效应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题干中“相形见绌”“鹤立鸡群”侧重的是以周围事物为参照影响对其他的事物的印象,属于参照效应。故本题选B。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流派。选项A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杜威,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应以儿童为出发点和目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要考虑到儿童思维需要和兴趣,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杜威强调“做中学”。故本题选A。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故本题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类型。迈克尔·波兰尼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指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字符号表述的知识,通常用言语等人为方式来呈现,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隐性知识也叫缄默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达与逻辑说明,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的知识。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故本题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