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向社会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批注 1】开篇点明中心论点:公共图书馆应成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为老年全体提供周到的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批注 2】分论点 1: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老年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
【批注 3】道理论证,引用法律条文证明公共图书馆有为老年群体提供阅读服务的义务。在服务老年群体方面,公共图书馆具有多方面优势。比如,公共图书馆对服务对象的年龄、身体条件等没有太多限制,免费服务也让很多老年读者免除了经济方面的顾虑。公共图书馆还因其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别属性,必须时刻保持安全、卫生、整洁、有序的馆内环境,这对老年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批注 4】举例论证,公共图书馆具有服务老年群体的优势。如今,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建立应急机制,当老年读者在馆内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高效做出反应、给予帮助,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如南京图书馆安排专门经费,为所有进馆老年读者购买意外伤害险,让广大老年读者安全阅读、安全在馆,多年来受到好评。类似服务创新正在各地公共图书馆不断涌现。
【批注 5】公共图书馆在不断创新对老年群体的服务内容,更好的履行责任。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充实基层养老服务体系,不仅综合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能起到良好效果。
【批注 6】总结分论点 1,公共图书馆参与基层养老服务,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批注 7】分论点 2:公共图书馆可以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更多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阅读具有延缓衰老的健脑作用,而公共图书馆海量、多元的文化资源,能够为各类老年群体的阅读浏览需要提供有效服务。对于爱好研究的老年读者而言,公共图书馆更是提供了难得的文献池。
【批注 8】老年人有阅读的需求,阅读具有延缓衰老的健脑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满足老人群体阅读研究的需求。如今,各地公共图书馆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创意迭出。南京图书馆较早推出“陶风采”读者荐购书业务,读者可以直接从合作书店将需要的书带回家阅读使用,最后将书直接还到馆里即可,实现不求为读者所有、但求为读者所用的服务宗旨。对于包括老年读者在内的广大读者而言,这无疑是务实高效的暖心之举。
【批注 9】举例论证,各地图书馆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老年读者也是受益群体,提高了养老质量。公共图书馆为了让老年群体共享时代红利,要推出有针对性的适老化服务。
【批注 10】对策段:图书馆要推出有针对性的适老化服。“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全面施行网上预约服务的同时,要专门为老年群体保留了电话预约渠道和线下预约窗口;公共图书馆允许老年人账户与其子女账户绑定,子女可以帮助老人进行各种线上操作;要专门组织了多期面向老年读者群的网络使用公益培训,老年读者或其子女点击微信公众号上的远程借阅,就能让图书免费邮寄到家,满足居家阅读需求。
【批注 11】如何推出适老化服务的具体措施。面向未来,要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助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各项养老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一定能够汇聚更广泛的基层资源和力量,促进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批注 12】重申中心论点,公共图书馆一定能促进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1.核心内容: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大有可为2.理论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自然原因,在体力、智力等方面相对壮年时逐渐退化,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在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的参与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因此,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帮扶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