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助力社会公益
一、热点概述
2017 年 8 月 29 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幅幅“小朋友的画”刷屏。在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小朋友”的画正在出售,每幅售价只有 1 元。此次“一元购画”募捐活动是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画作是由 WABC 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病症的特殊人群创作,微信用户可以以一元钱的价格购买画作,保存成壁纸使用。这些作品背后的“小朋友”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年龄从几岁到 40 几岁不等,他们均患有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病症。这些病症,让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真正的长大!
“一元购画”网络截图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步行、乘地铁、在线缴纳水电费、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公益组织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颗实体树。这项公益活动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响应,不少人已经种了好几棵树,甚至有网友喊道:“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蚂蚁森林!”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早起只为收绿色能量。
二、基础视角
(一)谈影响
1.增强基金会的生命力
对于诸如“一元购画”这样的公募社会公益活动来说,来自公众募款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其被公众的认可度,这一比例越高,基金会的生命力就越强。
2.提高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和效率
对公众而言,可以通过捐款行使自己的选择权,支持那些透明度高、效率高的公益项目,并且促进社会公益活动更加明朗化、公开化。
3.促使社会公益运营模式转变
诸如公募这样的公益运营模式改变了以往靠政府出资和少数企业家募捐这种形式,汇聚更多社会力量。
4.不局限于弱势群体,覆盖面更广
传统媒体的公益活动更多聚焦于弱势群体,关注对象单一,而微信的公益信息涵盖助学、助残、扶贫、赈灾、环保、健康公益、企业公益、公众人物慈善义举、志愿者活动等各方面。广泛而多元的公益主题聚焦社会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传播公益理念,激发了普通民众的慈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提对策
1.内容创新,找准定位
自媒体的核心价值是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原创内容,以达到吸引读者订阅并持续关注的目的。在大型社交网络中,任何一些细微的需求、信息都能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结果。公众号里信息的传播途径基于微信朋友圈,真实、容易阅读的内容更符合朋友圈的传播特性。2014 年 3 月 21 日,“公益慈善论坛”在推送的三篇文章前,都增加了“小编有话说”一栏作为推荐语,转载的文章标题都经过了重新加工,同时在正文内保留了原标题,文章的阅读量大大提高。
2.鼓励用户绑定社交账号
信息在圈子、好友等不同的关系链中流动的时候,更多好友被带到了外部的网站账号、资讯中去。因此,鼓励用户来绑定账号,并将信息带到更多的关系链中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业界之间互相达成的紧密合作与产品融合,也促使信息跨界流动在不同的产品中,如搜索引擎、微信、微博、QQ 空间,乃至外部网站的签名档中,带来潜在客观的流量。
3.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监管
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公益团队的引导监督,对公益组织进行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规范其公益行为,对网络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有关人士提出,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建立完善政府部门与网络公益团队的沟通协调机制,将团队活动纳入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使其活动得到政府部门“兜底”,同时还应通过表彰等方式提高团队公信力。促进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使网络公益传播有法可依、秩序井然、健康发展。
4.公益团队自身需强身健骨
网络公益活动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需规范团队自身建设。其中提高透明度,规范并公开捐助对象信息收集、核实及发布的整套流程,有利于公益团队在社交网络中建立高度的信任感,形成较高的忠诚度。《城市画报》为一位不幸患上重症肌无力的实习生筹集医药费,在其微信上发起了一场公益拍卖活动。从沟通筹备到活动开展,再到交易完成,每个环节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为了款项的使用更加公开透明,买主直接打款至患者母亲的银行账户,一方面规避了因为内部流程而造成的延迟,另一方面让买主真实感受捐助的整个过程。此外,公益机构应设置专职的传播人员,保证定时、定期、有质量地更新公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