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公选遴选考试 > 试题资料

遴选热点:互联网+农业

华图教育 | 2022-01-18 11:34

收藏

  互联网+农业

  一、核心观点

  (一)面临痛点

  1. 缺少顶层设计: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

  2. 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闭塞、数据分割严重。

  3. 专业人才缺乏:农民水平不高、劳动力趋于老龄化、缺少信息技术型人才。 4. 缺乏品质保证:品质难以把控、规模小、品牌弱、标准低。

  5. 发展资金不足:资金向非农业部门流动、农业电商投资比重低。

  6. 物流成本高昂:卖难、买贵,电商自建冷链基础设施成本高、标准不一。

  (二)发展思路

  1. 培养人才: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出台一些政策、条例吸引人才、高校教育。 2.基础设施: “村村通”工程、农村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

  3. 战略计划:搞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上令下达、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4. 财政支持:增加资金投入、监管力度、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和平台。

  5. 物流发展: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物流成本、“供应链”管理。

  6. 提升品质: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

  二、案例分析

  (一)农村电商当有深耕意识

  日前有媒体报道,农村电商味儿不“农”,主要盯着赚农民的钱,把工业品卖给农民,但 在把农产品卖到城里的时候却不甚给力。农民有把农产品快速高价卖出去的迫切需求,也有购 买家电数码产品、日用品等工业品的需求,还有获取缴费取款、医疗教育等各类服务的期盼。 从电商电商企业来看,农村战略给其带来的长远商业效益无需赘言。但深耕农村需要时间、资 金、人力和渠道等投入,因此发展农村电商要耐得住投入、忍得住寂寞。

  (二)“私人订制”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新兴订制式农业带动下,一些地方农业流程链条被重新排序先由消费者预订,然后再由 农户生产,一切按消费者的要求来种养。订制式农业的出现和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 居民对食品安全日益担忧和对绿色生态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下的一个产物。如今信息化与城市 化浪潮的双重冲击,正在倒逼各种传统产业转型。农业该如何转型?这对以往只管面朝黄土、 深耕细作的农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提供了启迪思路。

  三、写作示范

  【标题示范】

  “互联网+”给农业注入新活力

  【开头示范】 如今“互联网+”是个热词,很多行业都在千方百计地要和互联网加一下,农业也不例

  外。而且相比其他一些行业,农业和互联网“联姻”的呼声更强烈、行动更坚决,互联网的新 技术、新理念,正在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互联网+农业”并非简 单相加,缺乏配套条件的农业网络化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农业拥抱互联网,必须不断完善配套 条件。

  【论证示范】

  缺乏人才支撑,“互联网+农业”无法持久。任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发展 “互联网+”现代农业,也同样需要大批熟悉互联网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及各种经营管理 人才。目前,广西农村懂“互联网+”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 才还比较缺乏,要把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和电 商孵化基地培养一批,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批人才,以人才引领农村电商发展。

  【结尾示范】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下

  乡”渐成热潮,“互联网+农业”方兴未艾。互联网浪潮下,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互联 网+农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便是探寻到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切合点,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 给侧的有效衔接,从而充分释放农村创新创业的潜在动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