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热点

首页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热点

省考面试热点:争做全球公益慈善最发达的国家

黑龙江华图 | 2022-02-09 11:09

收藏

  争做全球公益慈善最发达的国家

  一、热点背景

  2015 年 10 月 20 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满怀深情地提到了以个人身份来华开展“为和平行走”徒步中国活动的英国内政部国务大臣、枢密院顾问官麦克•贝茨勋爵。去年是首届中英文化交流年,也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贝茨勋爵和夫人从北京出发,途经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 5 省市,历时 71 天,总行程 1701 公里,期间所有费用均由他们自己承担,而沿途募集的 50 多万元善款全部捐赠给了中国红十字会慈善项目。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习近平专门提到贝茨勋爵,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徒步行走,而是通过徒步行走所表现出的善行大爱和示范效应。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习近平 3 月 4 日下午参加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希望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总书记提出如是要求,也是希望民营企业能以自己的爱心和善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身体力行地汇聚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洪流中去。

  2016 年是《慈善法》实施的元年,多项配套措施出台,慈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层面出台十余部配套文件,内容涵盖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慈善募捐、慈善信托备案、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以及监督管理多个方面。

  2017 年 9 月 6 日颁布《志愿服务条例》,12 月 1 日起施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赵津芳说,这有助于理清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明确定位、强化管理、提升能力、拓展领域,有效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专业化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更多地发挥个人的专业智慧和经验,服务于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李芳说。《条例》对此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提供专业志愿服务。《条例》要求加强对志愿者招募、权利保护、能力培训、服务安排、激励回馈、经费保障、信息记录等方面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投诉、举报等监管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条例》,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不得以志愿服务名义进行营利性活动。

  “要发挥先行规范和自我约束作用,引导行风建设,加强行业监督,为志愿服务组织监管提供有力辅助。”赵津芳说:“在志愿服务组织服务方面要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促进行业沟通,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创新,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争取有力支持,为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作出应有贡献。”

  2017 年 3 月 15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017 年 2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九条修改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 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基础视角

  (一)谈影响

  1.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是基础,而公益事业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一道,与社会保险构成有机整体,对社会稳定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2)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不同的是,公益事业的社会保障功能来自民间,是一种民间的自愿性社会救助行为。因而,它不仅是一种财富转移方式,而且能广聚社会财力,从源流上扩展与增强社会保障的资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福祉。

  2.公益事业为富裕阶层搭建了回报社会的平台

  公益事业的优势在于,财富拥有者有充分的自由度决定何时贡献自己的财富。随着财富的增长,大多数人会逐渐看淡财富,更加关心社会疾苦,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因而,公益事业能较好地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增强社会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3.公益事业是社会各阶层的凝聚剂

  (1)公益事业在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共同抵御突发灾害方面具有独到功能。不仅能从物质上缓解某些群体的困境,从心理上、情感上消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而且有助于社会形成共识,从而达成社会各阶层的良性互动,增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创造活力。

  4.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式

  (1)公益事业担负着救助困难群体和公民教育的双重职责。

  (2)公益事业一旦由少数人的善行示范升华为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发展成为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宏伟事业,就会对公民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提升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二)提对策

  1.政府的责任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的体制

  (1)调整政府与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政府承认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和自主权并倾听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的意见,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担当社会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重任。

  (2)各级政府应当把促进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发展作为一项职责。

  (3)拓展民间募捐政府监管服务。

  (4)多主体接收社会捐助。政府部门要逐渐退出募捐主体市场。

  (5)募款组织与执行机构分开。

  公益机构分为筹款机构和执行机构是一个发展方向,筹款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开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提供服务,避免公益腐败。

  (6)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界定及其财务活动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

  2.中国需建立起制度化、多渠道的慈善救助机制

  (1)在制度安排的观念上尽早转变。在制度安排的观念上能有一个尽早转变,打破现存的垄断局面,把民间能办的、能办好的事还给民间,该放开的也要尽快放开。

  (2)协调一致的机制。培育一个协调各公益机构的公信机构,用以引导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的良性发展。

  (3)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建立鼓励富人捐资的公益性或慈善性基金,鼓励私人设立基金,并且为私人捐资的基金会运作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

  (4)降低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的门槛。

  (5)创新中国的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体制,改革现行的法律制度,做到善款透明,法制健全。

  (6)用激励机制激发善行。在公众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必须以健全的税收优惠机制,给予捐赠人一定的激励。

  (7)以政府为主导,动员民间力量成立多层次、多类别的慈善机构和爱心基金,让企业明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散财之道、奉献之道是保财、生财之道。

  3.弘扬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价值观,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的公益文化与公益市场。

  (1)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也有待于用现代公民社会的观念来重新审视和改造。

  (2)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的社会氛围,这是中国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

  (3)强化“企业公民”理念和慈善理念,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热情。

  (4)舆论褒奖社会慈善公益捐助行为。

  4.建立并完善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的法律框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1)立法,除政府与各界推动外,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尤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应经常给政府报告工作和提出建议,促进法规政策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2)在法律上明确社会慈善公益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程序、慈善活动的监督机制、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的主管部门,规范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行为。

  (3)在完善现有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社会募捐法》,重点明确募捐发起人的资格、条件,以及与捐助人和受助人各自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建立对募捐款物的交付、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4)出台与《公益事业捐赠法》相配套的税法部分的免税条例,民政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全面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的意见”来保障捐赠人的合法权益。

  5.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慈善公益捐助

  (1)保护募捐市场。社会募捐活动存在着一个市场,中国社会目前迫切需要着力培养这个市场。

  (2)寻找、发现募捐热点。中国本土资源并不贫乏,关键在于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的募款技巧和方法不对,还没有找到很好的途径,这就需要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自身进行能力建设,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3)以政府为主导,动员民间力量成立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慈善公益捐助机构和爱心基金。

  (4)基层社区设立就近接受社会慈善公益捐助、进行社会慈善公益义卖的工作网点。

  (5)彩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捐赠,福利彩票的收入也可以通过筹款组织来进行统一分配。

  6.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应当以自律为基础,以接受社会监督为主

  (1)注重内部组织治理机制。

  (2)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与结构治理。

  (3)提高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影响力和公信度。

  (4)对筹款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加强监督、检查、公示及向捐赠者反馈工作和审计工作;让有公信力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布;定期向捐赠者乃至全社会公布各项支出与收入及财务审计报告、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效率的指标数值等内容;对违规者要有严厉的惩戒措施。

  (5)建立对社会慈善公益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监督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监督、理事会监督、社会监督、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

  三、提高视角

  视角 1.规范管理、引导提高

  (1)重视法规建设政策引导。国家应当尽快研究并制定《社会公益事业法》及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统一规范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具体运作程序,同时整合已出台社会公益相关法规,规定公益组织的主体资质、监管规制、活动程序、会计准则和主管机关。

  (2)完善公益捐赠鼓励措施。根据国外经验, 社会激励机制中税收制度是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杠杆。

  (3)健全公益组织监管机制。

  视角 2.倡导公益褒扬善行

  (1)广泛传播公益理念。

  (2)营造公益文化氛围。

  (3)完善表彰激励机制。

  视角 3.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1)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2)注重自律诚信建设。

  四、模拟题

  1.据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虽然目前民营企业是捐赠的主力军,但进行慈善捐助的民营企业数量在所有民营企业数量中却只占很小的比例。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参考要点

  (1)表态和现状描述。我认为这个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民营企业在作为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同时,正在通过对公益慈善的参与向社会建设生力军发展。公益事业发展成为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宏伟事业,就会对公民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提升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推动作用。但相对于社会的期待,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仍有待大力加强和改善。

  (2)提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公益慈善的问题。

  第一,是参与捐赠的企业数量规模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尽管民营企业是第一捐赠主体,但相对我国庞大的民营企业数量来讲,参与捐赠的企业仍然只是少数。

  第二,是捐赠的慷慨度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动机有待升华。存在误区:一是部分功利色彩较浓,把公益慈善当形象广告;二是责任意识明显不强。

  第四,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基础建设有待提升。我国在继续强化和优化慈善建设上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3)为促进和改善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培育优良慈善文化,以无形之力感召民营经济领域通过公益慈善升华自身价值。

  第二,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鼓励企业通过慈善捐助行为抵扣企业所得税。

  第三,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应当以自律为基础,以接受社会监督为主。

  第四,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做好监督监管工作,推动慈善事业财务公开,阳光透明,让企业家对慈善有信心。

  2.你是一个大学生公益社团的负责人,你们社团在西部某地支教时发现当地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没有字典的情况。你得知这一情况后想要在学校组织一次为当地中小学生购买字典集资的募捐活动,请问你会怎么做?

  五、金句补充

  1.需要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一个人都能传递爱心、参与慈善。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2.让我们每个人的爱心充分涌流,让宝贵的慈善资源在扶贫济困中得到充分利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将更充满爱。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慈善活动中的“扶贫济困”,直接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