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B【解析】本题考查社工知识。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①社会调查的能力。即会做科学的社区基本情况或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②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工作是一种群众工作,要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能开展群众性活动。③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社区工作者一要会服务,主要是社区服务;二要会管理,主要是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寓管理与服务之中。④组织协调的能力。社区内部的各部分居民、各种社区组织以及各种社区单位彼此之间,社区外部与政府、社会组织等相互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协调,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⑤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社区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社区工作者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去把握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⑥应用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办公智能化已开始步入社区,很快就会普及,社区工作者从现在起应着手学习和掌握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只有 B 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 B 选项。
22. C【解析】本题考查社区建设知识。社区建设方法和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具有极强的综合性。A 项错误。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社区建设并非一种纯民间的活动。B 项错误。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就内容而言,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就主体而言,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单位和群体组织,这就使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由此决定了不同社区的建设工作各具特色。C 项正确。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社区建设是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开始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已形成了若干模式,有的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各种模式也都存在不少问题。D 项错误。因此,选择 C 选项。
23. 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A 项:居民公约要求全体居民共同遵守。A 项错误。B 项:居民公约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而不是居民小组。
B 项错误。C 项:居民公约是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实施的行为规范。C 项错误。只有 D 项正确。因此,选择 D 选项。
24. B【解析】本题考查社工知识。社区社会组织的共性:①民间性。社区社会组织不属于政府行政系统,其内部人员安排、业务活动等不受制于政府。②自主性。社区社会组织的成员管理、领导人、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由组织成员自己决定。③自愿性。居民是否要成为某社区社会组织的成员,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都是自愿的。④群众性。社区社会组织不受党派、政治面貌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⑤非营利性。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活动资金一部分来源于社区居民委员会;而在条件较差的地方,则需要通过收费,但这些费用是用于本组织活动经费,而非营利。社区社会组织的个性:①社区性。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范围限于所在社区以内,其成员通常是本社区居民。②松散性。社区社会组织的成员加入组织和参加组织活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③非正规性。加入社区社会组织的资格是本社区居民,条件是本人兴趣,无组织审批等程序。④非法人性。经居委会同意,在社区内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属不登记范围,不具有法人地位。⑤本土性。社区社会组织根植于本社区,土生土长。因此,选择 B 选项。
25. 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救助知识。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财物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社会保险的保障目标。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预防劳动风险,而社会救助的目标则是缓解生活困难。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它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两个救助项目,一是城乡低保,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因此,选择 B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