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行测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行测言语理解题“化繁为简”拆解复杂文段

黑龙江中公教育网 | 2022-04-25 15:34

收藏

  例题

  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B.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C.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D.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解析】C

  这个文段看起来很复杂,讲了乡村治理的形式,并且出现了“去熟人化”、“地域文化”、“乡村冲突”等比较专业的词,但其实我们细细读来会发现,其实脉络很简单。第一句给我们介绍了当下乡村的现状:因为拆迁、移居等因素,乡村不再像以前一样邻里相熟,而是逐渐有了新的形态“去熟人化”。在此基础上,作者第二句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乡村治理需要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为什么呢?第三句其实是对前面的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群体存在共通的文化时,生命力更强,而且乡村的治理除了依靠法制,还需要一些非正式制度,所以乡村治理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找到共通的文化。逐句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文章的重点或者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就是文章的第二句针对前文所提的对策。

  A选项这里的历史渊源和当下处境对应的是文章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非重点,排除。B选项对应文章第一句,同样非重点,排除。C选项告诉我们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方法去维护新的乡村秩序,其实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找到共通的地域文化,对应主旨句,保留。D选项对应第三句,非重点,而且文中只是客观陈述需要二者,但并没有对比二者谁更有效,表述有误,排除。综上,答案选择C选项。

  做完这道题我们会发现,有些文段只是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只要进行逐句分析就能理清文段的脉络。当然同学们在自己做题时,肯定没有时间细细分析,所以大家可以删繁就简,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从而判定文段重点。比如这道题:第一句介绍乡村的现状;第二句介绍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第三句进一步分析。这样大家就能很快找出重点句了。当然,概括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家平时要花时间进行句子的提炼概括,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hot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历年真题+练习册 6本套 88元 点击购买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行测+申论) 22套 49元 点击购买
【国考必备】2023国考考试考前笔刷5100题(模块刷题) 5100题 129元 点击购买
【国考必备】2023国考考前必刷10000题(阶段刷题) 10000题 209元 点击购买
2023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网课 680元 点击购买
2023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公考联盟直通班》 网课 4980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