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可能性推理的题目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削弱、加强型题目是可能性推理部分的重点。同学们在做削弱、加强型题目时是不是有时也会因题干中复杂的论证而苦恼?题干的论证如何快速整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题干在形式上比较类似,我们把这些类似的题目归纳为不同的论证模型。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常考论证模型之实践论证。
一、实践论证的识别
我们先看一个例题: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经常连续驾驶超过8个小时。因此交警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检查站点,检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以减少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
这个例题的题干首先提出了问题就是“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经常连续驾驶超过8个小时”,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方案: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检查站点,检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通过这个方案想达到目的:减少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
这其实就是实践论证的特点:先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方案来达到目的。
省考面试大礼包
二、如何对实践论证的题干进行加强或削弱?
1.如何进行削弱,我们通过下面两个选项来探讨一下:
A.交警检查只批评不罚款,许多货车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B.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
这两个选项均起到削弱作用:
A项,“许多货车司机依然我行我素”说明,即使交警检查了司机的疲劳状态,也不能减少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即采取了这个方案也达不到目的,起到了削弱作用;B项,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那也就意味着很难去检查司机的疲劳状态,即这个方案是不可实现的,起到了削弱作用。
2.那如何对题干进行加强呢?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两个选项:
C.自从交警设置站点检查后,就很少司机疲劳驾驶了
D.人体的疲劳状态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
这两个选项均起到了加强作用:
C项说明通过设置站点检查确实能够减少司机疲劳驾驶,即采取了这个方案能达到目的,起到了加强作用;D项,人体的疲劳状态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那也就意味着交警能够检查司机的真实疲劳状态,即这个方案是可实现的,起到了加强作用。
综上,实践论证的常见削弱和加强的方式如下:
削弱方法:1.采取了方案A也达不到目的;2.方案A不可实现;
加强方法:1.采取方案A能达到目的;2.方案A可实现;
接下来通过例题巩固一下:
例题
某大湖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场所。近年来,该湖出现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枯水期水位过低,鱼类减少,影响了越冬的鸟类进食。有专家建议,应该在湖的入江水道处修建水闸,通过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鱼类的生活空间,保护越冬的候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专家的建议?
A.水闸影响了湖泊自然吞吐江河的能力,鱼类资源得不到江河的适时补充,自然繁殖会受到严重影响
B.研究指出,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高水位都会导致候鸟取食困难,有可能使候鸟数量减少
C.枯水期水位下降会给受珍禽价格飙升诱惑的盗猎者大开方便之门
D.水闸阻断了江豚在该湖和江河段的洄游路线,即使在水闸上留出过闸口,由于水流速度快,江豚也很难顺利钻过去
【解析】A。专家的建议中的方案是:在湖的入江水道处修建水闸。目的是:通过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鱼类的生活空间,保护越冬的候鸟。
A项,水闸会严重影响鱼类的自然繁殖,那也就意味着修建水闸方案达不到目的,削弱了专家的观点,保留;B项,不管什么水期,高水位都会使候鸟数量减少,但题干探讨的是通过修建水闸来防止枯水期水位过低能否保护越冬的候鸟,防止水位过低并不能解决水位过高的问题,所以B项不能削弱,排除;C项说的是枯水期水位下降后的危害,但题干探讨的是修建水闸能否解决这个问题,C项不能削弱,排除;D项,修建水闸会让江豚钻过去,但题干探讨的是修建水闸能否保护越冬的候鸟,D项没说清楚,不能削弱,排除。综上,案选 A。
总之,各位同学在遇到“实践论证”,首先找到题干中的方案和目的,然后关注探讨方案可否实现、通过方案目的能否达到的选项,快速做出选择。
最后,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基础一定要打牢,养成良好做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