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1.湖北省竹山县财政局“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小组对局机关食堂、17 个乡镇财政所的日常用餐、公务接待开展实地检查,把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落到实处。竹山县财政局成立“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小组,加强对公务接待、干部职工日常用餐的监督,提出“光盘行 动”倡议,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勤俭节约意识。工作小组不定期对机关食堂厉行节约情况进 行督办检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委、市粮食和物资局联合编制印发《天津市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推动我市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和粮食节约行动,加强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工作。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永远不能丢。一时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悄然形成。然而,出台《方案》,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中的餐饮浪费,不仅表现为剩余了大量的饭菜,还表现为很多人一剩了之,根本就没有打包的习惯。应当相信,上述规定会产生一定的倒逼效果,但也不能太过乐观。其实质是一种“浪费转移”,看起来盘子光了,食物都被带走了,但浪费并没有解决,而是换一种方式存在。
分析:
1.出发点是好的,但良效如何难以保证。不少人担心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消费者 为了避免被“增加餐余收费”,同意或者要求饭店打包,但打完包带回家,根本就不食用或很少食用,甚至走出饭店就往垃圾箱里一扔。倘若这样,不仅没有节约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难度。
2.餐饮浪费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消费者的问题,也有饭店的原因,有些还涉及餐饮行业的痼疾。此次湖北省的做法,就指向了餐饮行业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一些饭店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变相制造和纵容了浪费,并且从浪费中受益。
3.需要反思更深层次的问题。餐饮浪费可能“转移”,这个问题提醒我们,要反思遏制餐饮浪费的方式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盘子里有没有剩食物,剩多少食物,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饭店还是消费者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没有剩余,何须打包?
对策:
1.认识现行问题,避免“浪费转移”。光盘行动不能只盯着盘,不能把是否打包作为 判断光盘行动成效的标尺。即使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加大惩戒力度,让盘里的菜都装进了打包盒,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杜绝了浪费。如果打包客观上造成了“浪费转移”,甚至给垃圾分类处理带来了压力,那就走向了遏制餐饮浪费的反面。
2.追溯源头,借助宣传,推动节约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习惯。造成餐饮浪费的原因抛去商家的刻意引导,更多是消费者缺乏应有的勤俭节约意识,尤其是要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等陋习,防止诱导消费、强迫消费。
3.强化落实,加强监督和管理。把节约举措落细落实,从每一个环节抓起,凡是有利于节约的事都要做,凡是影响节约的障碍都要清除。对于一些不法商家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导消费者自觉进行监督,助力形成节约的整体氛围,避免“舌尖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