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有哪些年龄要求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2-10-21 09:39

收藏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哪些年龄要求?可以参考往年的国考报名的条件,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告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在考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哦,毕竟国考的竞争还是很大的!

  国家公务员局: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由华图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发布,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可参考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点击查看>>>国家公务员局: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

  一、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信息汇总
考试公告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

职位表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职位表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职位检索
报考指南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报名入口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报名入口
缴费入口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缴费入口
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考试大纲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笔试成绩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报考条件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报名条件有哪些
公告峰会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解读峰会
笔试课程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31. 太阳能、风能是产生电力的主要可再生新能源,但都具有随机性、________ 、波动性等特点。太阳 能光板在晴天、白天时能发电,阴天、夜晚时就“罢工”了,风能发电也跟风力和天气息息相关。因此,目 前迫切需要大规模储能装置,将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发电不足的时间用,以保证电力的________供 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期性 高效

  B.间歇性 平稳

  C.地域性 持续

  D.阶段性 弹性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前后均为顿号,说明横线所填词语与前后词语“随机性”“波动性”构成并列结 构,表达相似含义,同时联系上下文太阳能、风能跟天气等因素息息相关说明其要表达的是不稳定性。“周 期性”“地域性”均不能表达,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通过“在发电不足的时间用”可知,第二空横线词语应与第一句表达含义相反,来弥 补不稳定性。“弹性”为不稳定的一种表述,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周期性:物体的周期运动、持续循环的性质。间歇性:动作、变化等隔一定时间就停息一会儿。地域性: 是指依照一个国家法律获得的商标权,除签订有国际公约或双边条约外,只能在该国领域范围内有效,其 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也就是不发生域外效力。阶段性: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 展的一般的典型特征。高效:指效能高的,效率高的。平稳:没有波动或危险。持续:延续不间断。弹性: 物体因受外力暂时改变形状,外力一去即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引申为事物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伸缩性。

  文段出处:光明网《钠离子电池或成我国能源超车新赛道》

  32. 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常会发生肋骨或胸骨骨折,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影响心肺复苏的 成功率。急救专家由此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________。与传统心肺 复苏技术相比,该技术________,利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达到起腹心动、起腹呼吸的目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异军突起 推陈出新

  B.横空出世 一举两得

  C.粉墨登场 扬长避短

  D.应运而生 另辟蹊径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上下文,前半句说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后半句提到新途径,说明后半句的 感情色彩应为积极的。C项“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感情色彩为消极的,语义 不符,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可知,这项技术为新途径,而非在以往基础 上发展,且凸显“新”。A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现,为在旧事 物基础上发展,排除A项。B项“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语义不符,排除B项。D项“另 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扬长避短:发挥、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异军突起: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 然出现。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 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文段出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荣获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

  33. 商标是产品跨入市场的敲门砖,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市场主体为了在竞争者中________,往 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标识作为商标。然而,如果一味追求个性、博公众眼球,效果可 能________。一旦触碰公共秩序和良善风俗底线,就会遭遇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的尴尬境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适得其反

  B.一鸣惊人 事与愿违

  C.拔得头筹 过犹不及

  D.一马当先 大打折扣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标志作为商标”可知,第一空成语 应该体现和竞争者“不一样”,具有“独特性”的含义。A项“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 家。能够体现独特性,保留。B项“一鸣惊人”比喻平时不被人注意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C项“拔得 头筹”指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D项“一马当先”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比喻领先、带头。三者均不 能体现“独特性”,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适得其反”指恰恰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符合“一味追求个性、博公众眼球”带来 的消极结果。

  因此,选择A选项

hot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点击添加
国考3600题 限时秒杀 39元 点击购买
限时优惠!学霸错题集 6册 59元 点击购买
【全新升级版】2023版公务员考试10000题 10000题 29-239元 点击购买
2023版国家公务员考试精华版4本套(教材+历年) 4套 59元 点击购买
第16版升级版模块宝典5本套【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常识+】 5套 94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