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品是难事。 古往今来, 文学家、 评论家、 思想家, 甚至革命家都对一部部经典作品有所解读。 然而, 这种现象更多的存在于 “大作家” 和 “重头作品”上。 因为 “ 大” 和 “ 重”, 文本所要 表 达 的 信 息 就 更 多, 生 出 的 议 论 也 就 更 多。 ——————? 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 但是, 阅读的主体总是千差万别, 无论多么专业的评论者, 都无法避免站在自身的立场和角度, 带着自己对于文学的要求, 从自身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解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解读呢
B. 而作家真正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
C. 如何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解读呢
D. 而怎样才能弄明白作家的创作动机呢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 横线前提到解读作品是难事, 古往今来评论者解读的都是 “大作家” 和 “重头作品”。 随后横线上提出一个设问, 之后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 “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 然后通过 “但是” 进行转折, 强调 “评论者都是从自身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解读”, 做不到 “通过阅读文本本身去体会”, 所以横线处所要填的问题可以通过回答来推知。 根据回答 “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 推知, 问题应该围绕 “怎样才能体会到文本 (作者) 要说什么内容呢” 来展开。 故横线处应填入表达此意思的句子。
第二步, 对比选项。 B 选项与文段的核心话题一致, 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 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 根据回答可知问题是 “如何才能体会内容”, 而非强调解读时所秉持的态度 “客观公正”, 与下文话题衔接不一致。 C 项和 D 项: “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 这些解读” “弄明白作家的创作动机” 都非针对回答推知的问题, 与下文话题衔接不一致。
![]()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全新上市】2024版公务员录用考试模块宝典行测+申论 | 6套 | 109元 | 点击购买 | ![]() |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2期) | 6套 | 980元 | 点击购买 | ![]() |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 4套 | 94元 | 点击购买 | ![]() |
2024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 真题 2本 | 2套 | 55元 | 点击购买 | ![]() |
2024第18版公务员考试5100题--申论2本 | 5套 | 54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