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方法技巧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方法技巧

国考方法技巧:有关经济学常识,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3-10-09 09:37

收藏

  有关经济学常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民收入统计中包括退休金

  B.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C. 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

  D. 春节前后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

  【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 本题考查宏观经济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 (如一年)新创造的价值, 它是一国生产要素 (包括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 即工资、 利息、 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而退休金又叫养老金、 退休费, 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不属于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 可见国民收入统计中不包括退休金。 因此, 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金融机构、 政府、 特定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券。 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经理国库业务、 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 因此说法正确。

  C 项: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 公共物品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 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全社会的人可以共同享用, 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 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 家庭或企业。 ②消费的非排他性。 即某个人、 家庭或企业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 妨碍其他人、 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 ③受益的不可阻止性。 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可见纯粹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无法由市场提供。 因此说法正确。

  D 项: 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 普遍上涨的现象。 春节前后由于消费需求增大, 商品供不应求, 造成物价上涨, 是供求关系造成的, 而不是货币供给量大于实际需求量造成的。 因此说法正确。

hot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点击添加
【全新上市】2024版公务员录用考试模块宝典行测+申论 6套 109元 点击购买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2期) 6套 980元 点击购买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4套 94元 点击购买
2024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 真题 2本 2套 55元 点击购买
2024第18版公务员考试5100题--申论2本 5套 54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