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笔试模拟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0月18日

黑龙江华图 | 2024-10-18 09:16

收藏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0月18日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0月18日!由黑龙江华图提供在线答疑。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相关考试技巧,国考公告职位表,国考公告发布时间,国考笔试时间快讯等相关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局 专题网址以及黑龙江华图,值得信赖!

  

  19.原始体育的萌芽与日复一日地生产劳动分不开,跳绳运动也不例外。古时,跳绳所用的绳被称为“绳索”,它是由古人编结而成的,人们在编绳索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跨越的动作,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就用短的绳子在旁边反复模仿,并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跨越绳子的方法,当成一种游戏来玩,于是跳绳这一活动就产生了。对于跳绳的明确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当时已有了跳绳活动。南宋《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跳绳运动文化的内涵

  B.跳绳运动的悠久历史

  C.原始体育起源于“模仿”

  D.原始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引出了跳绳的话题,然后详细介绍了跳绳运动在古代是如何产生的,接着结尾文段提出跳绳的起源众说纷纭,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第二个是南宋《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故文段通过跳绳的起源进行展开论述又举了汉代以及宋代的例子,意在强调跳绳运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为重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文化内涵在原文当中并没有提及,如果“跳绳运动文化内涵”作为正确选项文段应该表述为文化内涵具体有什么,例子里面的内容也应围绕文化内涵来表述,但例子当中并没有提及文化内涵,所以A选项无中生有排除。C项:原文说的是跳绳起源于模仿,举例论证也在围绕跳绳展开,原始体育表述范围过大,排除。D项:原始运动的起源于生产劳动文段开头引出话题,偏离文段核心,排除。

  

  更多的国考备考以及考试大纲可以关注“国家公务员局专题”及“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址发布,考生们应提前备考,轻松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指导老师《《《

报考指导老师 省份 类型 选择地市 展示
加老师领取备考资料 黑龙江 公务员 点击进入

  相关备考问题有:

  

  公务员职位分布“西部地区和艰苦地区”是指哪里?

  公考职位分布分为两类: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和其他职位。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分别指的是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0个省市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等5个省区)的招考职位。

  国考对地处艰苦边远地区采取了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适当调整年龄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同时,允许从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县(区)级以下职位面向本市、县户籍或在本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一般在哪里查看黑龙江华图为您带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资讯,了解更多考试招聘,请持续关注黑龙江华图教育!

  

  点击查看》》》

  国考公告汇总专题

  

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2025年国家公务员理论全解(行测) 145课时 1680元 点击购买

  相关备考知识点有: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写,创造具体而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类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的目的在于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动态描写法的是:

  A.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B.夜阑人静,家养的大黄狗趴在院子里安静地睡了

  C.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

  D.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类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类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

  ②目的在于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望穿秋水”“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体现了“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B项:“大黄狗趴在院子里安静地睡了”,没有体现“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不符合关键信息②,不符合定义;

  C项:“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体现了“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D项:“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投入湖水中”,体现了“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