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笔试模拟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2月7日

黑龙江华图 | 2024-12-07 09:16

收藏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2月7日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2月7日!由黑龙江华图提供在线答疑。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相关考试技巧,国考公告职位表,国考公告发布时间,国考笔试时间快讯等相关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 官方网址以及黑龙江华图,值得信赖!

  

  3.目前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察,主要局限在二战后到21世纪初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许多发展中国家刚刚实现独立,处于现代国家成长的初级阶段与发展探索期,难免会有不少国家走弯路,因此,不能过早地对这些国家盖棺定论,认定其会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实,能否尽快跨过“中等收入”这道坎,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而且,成为高收入国家也并不代表着未来就会高枕无忧,目前,有的高收入国家已经陷入低增长困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等收入”的统计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B.需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中等收入陷阱”

  C.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缺乏经济学方法论的支撑

  D.用单一指标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只能得出片面结论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目前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察主要局限在二战后到21世纪初的时间段,故许多发展中国家难免会走弯路,不能过早地对这些国家盖棺定论。然后指出发展中国家也许会跨过“中等收入”这道坎,高收入国家也并不代表着未来会高枕无忧。“因此”后所填句子应对文段重点进行概括,上文论述“不能过早盖棺定论”,且“既定事实”也会发生变化,即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中等收入”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非文段论述内容,且为问题表述。C项:“经济学方法论”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D项:未包含文段主体词“中等收入陷阱”这一话题。

  

  更多的国考备考以及考试大纲可以关注“国家公务员局专题”及“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址发布,考生们应提前备考,轻松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指导老师《《《

报考指导老师 省份 类型 选择地市 展示
加老师领取备考资料 黑龙江 公务员 点击进入

  相关备考问题有:

  

  是否能用第二学位报考?

  主要以第一学位报考。

  有的职位会在备注中说明“双学位报考者以主修专业为准”,则不承认第二学位。有的职位没有特殊说明,如果想用第二学位报考,保险起见要进行咨询。如果以第二学历报名后审核不通过、被退回,即使修改信息后符合要求,也不能再报考同一职位,因此不要冒险,咨询清楚后再报名。

  在哪里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为您带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及报名时间通知,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招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黑龙江华图教育!

  

  点击查看》》》

  国考往年面试试题

  

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2025年国家公务员理论全解(行测) 145课时 1680元 点击购买

  相关备考知识点有:

  

  打开书本,一股久违了的墨香扑面而来,摩挲纸张,淡淡的凹凸感非常舒服。味觉、视觉、触觉顿时都活泛起来,连脑细胞也显得格外活跃。读累了,就闭眼歇一歇,顺便回味刚读过的情节,思考作者的________;看到精彩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就反复重读、吟咏再三,读到妙处更是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 弹冠相庆

  B.言外之意 低头折节

  C.弦外之音 额手称庆

  D.微言大义 击节赞叹

  【答案】D

  【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空前的“更”表递进,递进前说“看到精彩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就反复重读、吟咏再三”,递进之后需要与上文语义相近、程度加重,强调对“妙处”的认同。A项“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B项“低头折节”指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C项“额手称庆”表示庆幸。三者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 项、B项和C 项。而D项“击节赞叹”形容对别人作品的赞赏,符合语境。答案锁定D 选项。“微言大义”指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