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概念是20世纪初伴随着“文学革命”的论争传入的。彼时,基于作品“型式上的和工具上的变 动,因为是最表面的,所以最容易使人们觉到”,新旧文学的对立常常被简化为形式与内容的对峙。一 些论者或对全盘接受外来的形式论多存疑虑,甚至公开抵制;或因认同文学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即使 认为形式重要,也难对与作品形制粘连过紧、规范过于刚性的体、式、脉、势、格、法给予无保留的支 持。但具体评判时仍因为上述原因,多多少少将形式视为消极的因素。这对形式地位的确立显然不利。 之后随新学的不断引入,还有本土材料的梳理成形,形式被更多赋予语言文字以外的意涵。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公众转变对形式地位的看法和印象
B.“文学的形式”源自于西方的说法
C.把思想移诸读者的手段也称为形式
D.关于形式存在意义扬此抑彼的论说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先引出“形式概念”这一话题,并介绍当时论者 对“形式”总体上持消极的态度,总体上不利于“形式”地位的确立,最后指出伴随新学引入,“形式”被赋予新的意涵。文段话题落在尾句“形式”被更多赋予“语言文字以外的意涵”,按照行文逻 辑,接下来围绕该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把思想移诸读者的手段”对应“语言文字以外的意涵”,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2025版黑龙江公务员 行测+申论 教材2本 | 2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
【书课包】2025版黑龙江公务员书课包(教材+试题+理论精讲课) | 套集 | 115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