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之常识判断每日一练:2025年2月9日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常识判断每日一练:2025年2月9日!由黑龙江华图提供在线答疑。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相关考试技巧,国考公告职位表,国考公告发布时间,国考笔试时间快讯等相关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 官网更新以及黑龙江华图,值得信赖!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其主要理论观点对应正确的有:
①《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德意志意识形态》——解释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④《费尔巴哈提纲》——提出了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①:1867年,《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①说法正确。
②:《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的一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全面深入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②说法正确。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合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从实践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费尔巴哈之前,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自然看作是精神创造的产物,认为精神创造自然,自然则是精神自主和自存活动的产品。而费尔巴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形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探讨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并不能未卜先知地去解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③说法错误。
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1845年春,马克思旅居布鲁塞尔时写作的一篇重要哲学文献,文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提出了实践哲学的新唯物主义,明确了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区别,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进步,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穿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理论准备。该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④说法正确。
所以说法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④。
因此,选择C选项。
更多的国考备考以及考试大纲可以关注“国家公务员局专题”及“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址发布,考生们应提前备考,轻松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指导老师《《《
报考指导老师 | 省份 | 类型 | 选择地市 | 展示 |
加老师领取备考资料 | 黑龙江 | 公务员 | 点击进入 | ![]() |
相关备考问题有:
报面试比例高的职位还是面试比例低的职位?
一般情况下入面比例不作职位选择依据,因为入面比例高,看似入面的几率更大(其实未必),但你只是把压力放到面试阶段了。而且大部分职位的入面比例都是3:1,优先考虑其他因素,如果可以有多种选择,就考虑把压力放在笔试还是面试。
在哪里查看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为您带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及报名时间通知,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招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黑龙江华图教育!
点击查看》》》
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2025年国家公务员理论全解(行测) | 145课时 | 1680元 | 点击购买 | ![]() |
相关备考知识点有: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取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儿里。
由此可以推出:
A.文化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实践深处,才能观照人民生活
B.如果不扎根人民,创作就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C.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到实地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
D.如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就说明他们没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和提问方式,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能取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扎根人民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题干提到“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但并未提及“走进实践深处”是否为“观照人民生活”的必要条件,排除;
B项:“不扎根人民”是对翻译式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原则,可以推出” 创作就不能取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满足逆否定理,正确;
C项:题干提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但并未提及“实地调查研究”是否为必要条件,排除;
D项:题干提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但其中并不存在推出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