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解析历届党的代表大会
华图教育 肖伟奎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将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大召开前,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当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二大于1922年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于1923年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四大于1925年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五大的基调是右倾投降主义,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的,这2次会议均没有太多有意义的内容,所以一般不做考察。
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八大于1956年在北京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九大、十大、十一大因为处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以一般不做考察。
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于1982年在北京召开,此后党的代表大会趋于正轨,每5年举行一次。十二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三大(1987年)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作了主题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十五大(1997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十六大(2002年)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大(2007年)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八大,我们拭目以待。
概括如下:
一大(1921):建党—中国共产党;
二大(1922):立纲—反帝反封建;
三大(1923):国共合作;
四大(1925):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七大(194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195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十二大(1982):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三大(1987):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四大(199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入党章;
十五大(1997):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
十六大(2002):提出了“三个代表”;
十七大(2007):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2012):
华图教育
近期热点:
更多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