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行测

首页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2021省考行测言语理解易错点3

黑龙江华图 | 2021-08-14 17:10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易错点三:“无中生有”的选项真的只是“莫须有”吗?

  应对法:不要只看表面文字,更要仔细辨别内在逻辑。

  例题: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 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B. 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C. 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D. 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当前乡村面临去熟人化阶段”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以往的做法是用“共通地域文化”将大家组织起来,最后通过递进关联词“不仅…….而且…….指出乡村出现新情况需要非正式制度来维系”。

  第二步,文段属于现象+对策的“分总”结构。“总”是重点。即非正式制度对维系乡村新情况很重要。对比选项。C项属于对重点句的替换。“需求更有效的治理方法”指的是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加不一样的方法,新情况需要新方法来应对。

  【拓展】

  A项“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属于现象表达,不是对策,属于非重点;

  B项“主要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D项“非正式制度比法律更有效”二者没有比较且表达错误,“法律与非正式制度”都重要,只是作者更强调“非正式制度”而已。

  总结:文段虽然提到了“非正式制度”和“法律”,但是并没有体现对比关系,所以D项的对比是“莫须有”的,是坚决不能选的。
 

>>>相关推荐:

2021下半年省考考试流程报考重要信息汇总
报考公告 职位表 考试大纲 考试流程
报名问题 报考时间 报名入口 考试科目
准考证打印 历年考情 报考条件 查看专业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