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每日押题(一)

华图教育 | 2021-08-30 13:51

收藏

  下列俗语中,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这里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整体统率着部分

  D.外因是变化根据

  2021年的春天,主旋律剧集《觉醒年代》在国产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百年前的青年对今日年轻人的感召力。剧中聚焦的1912至1927年,中国正处于关键抉择的十字路口,中华民族将何去何从?动荡年代催生出一群棱角分明的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以开拓者的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下列表述与题干相符的是:

  A.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B.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C.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D.负责的个人是社会变化的先锋

  习近平强调,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下列对于毛泽东思想及其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官僚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C.中共七大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是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

  D.《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

  下列名句是从毛泽东诗词中选取的,按其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意思是一个小脚趾的毛病,会使身高七尺的人丧命;一个小小的蝼蚁的窝,会使千里长的堤坝崩塌,是说一些小细节、小事情不处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C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是说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体现了联系的观点。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任何事物的内部不同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题干中提出,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说明国与国之间有着普遍的联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历史趋势,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违背历史趋势,且趋于灭亡的东西。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A项排除。

  C项:整体是指事物的各内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项排除。

  D项:内外因辩证原理是指,在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项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出自唐代罗隐的《筹笔驿》,意思是:时运来时,连天地都鼎力相助你,时运没有,即使是再多智的英雄也壮志难酬。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英雄能有所成就,是因为环境恰好适合他们发展,从而催生了这些棱角分明的人。《觉醒年代》中的先锋者遵循的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而非“英雄造时势”的唯心史观。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如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A项排除。

  C项:“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是梁启超的观点,属于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是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C项排除。

  D项: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英雄史观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存在主义主张少数领袖人物所体现的神秘化了的个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支配力量,认为“负责的个人是社会变化的先锋”。D项排除。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

  第二步,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和内容,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A项错误。

  B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赎买政策;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然后从单项的公私合营,发展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将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B项错误。

  D项: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知识。

  第二步,①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出自毛泽东于1925年12月所作的《沁园春·长沙》,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②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时,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③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毛泽东于1949年所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④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出自毛泽东于1959年6月所作的《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由此可见,选项中的名句按其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因此,选择A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