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岁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占优势的注意类型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B
解析:幼儿期的注意发展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幼儿活动没有目的,会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此外三岁处于绘画发展阶段的涂鸦期,属于无目的的乱画。故答案选B。
2.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能够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
B.它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
C.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它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
答案:C
解析:谈话活动发展的是幼儿的口头语言,不是独白语言。所以本题选C。
3.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 )。
A.从小学习科学知识
B.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
C.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
D.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答案:B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故答案选B。
4.正确的鼻出血处理措施是( )。
A.让患儿仰头十分钟 B.立即去医院处理
C.用湿毛巾冷敷患儿前额、鼻部 D.止血后立刻游戏
答案:C
解析:安静坐下,头略向前低,不可仰头,前额、鼻部用湿毛巾冷敷,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活动,避免再出血。若儿童有频繁的吞咽动作,一定让他把“口水”吐出来,若吐出的是鲜血,说明仍继续出血,应尽快送医院处理。上述情况常发生在鼻后部出血。故答案选C。
5.体育活动是完成学前儿童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要十分重视体育活动,尤其是户外体育活动,每日应保证幼儿至少是( )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修订)第二十三条规定:“正常情况下,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故答案为A。
6.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于( )不够所致。
A.观察的顺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
C.观察的深刻性 D.观察的细致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比如,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因此在认识“方”“万”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故答案选D。
7.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 )的一种现象。
A.最近发展期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关键期
答案:C
解析: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常常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儿童在转折期的表现。C选项符合题干。A选项,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B选项,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D选项,关键期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故答案选C。
8.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应该是( )。
A.先保育,再教育 B.先教育,再保育
C.保教并重 D.保育员听从教师的安排
答案:C
解析:保教结合是我国特有的一条原则。保教结合指向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和教育。保育主要是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保育和教育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并在同一过程中实现,没有孰先孰后。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