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医疗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1黑龙江医疗招聘考试预防医学资料:疫苗

华图教育 | 2021-10-03 13:47

收藏

  >>>>>相关图书推荐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国家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我国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并在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我国实行免疫规划制度。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例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且自费接种的其他疫苗。例如近两年热度比较高的HPV宫颈癌疫苗、狂犬疫苗等。

  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具体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一)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全身反应可有体温上升,并可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

  (二)异常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晕针、过敏性皮疹等,免疫系统有原发性严重缺陷或继发性免疫防御功能遭受破坏(如放射病)者,接种活菌(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四)有六种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①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②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③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④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⑤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⑥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团体的心因性反应。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