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二:每日一练(10月11日)

黑龙江华图 | 2021-10-11 10:28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制度

  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

  答案:C

  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即教育目的是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学记》

  答案:D

  解析:《学记》里面体现的教学原则包括: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豫时孙摩、循序渐进、课内外相结合等原则。因此本题选D。

  3.某学生在得知父亲因病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全身抽搐,还出现了短暂的意识丧失,这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移情

  答案:B

  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 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激情是由某个事件或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牵涉的面不广。故答案选B。

  4.要素主义属于哪种课程理论(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要素主义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应以文化要素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由此可见,要素主义在课程方面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因此,正确答案为B。

  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的学生应更多的安排( )。

  A.非常容易的任务

  B.非常困难的任务

  C.比较困难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答案:D

  解析:力求成功的学生容易选择50%成功的任务,因此应更多的安排难度适中的任务。故答案选D。

  6.科尔伯格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所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人类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故答案选B。

  7.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答案:B

  解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阶段性与连续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其中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表现在心理方面和身体方面。故答案选B。

  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道德成分

  答案:B

  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故答案选B。

  相关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