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
A.支持者、合作者、学习者
B.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C.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
D.教育者、引导者、合作者
答案:B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故答案选B。
2.培养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是( )方面的培养目标。
A.社会适应 B.人际交往
C.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D.关心尊重他人
答案:A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是社会适应方面的培养目标。故本题选A。
3.在整个童年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育的器官系统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答案:A
解析: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幼儿期基本没有变化。故答案选A。
4.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启蒙性是指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根基,因而并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故答案选D。
5.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下列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答案:D
解析:知觉是整体属性的反应,“这儿有个苹果”属于知觉的范畴。故答案选D。
6.刚学完故事,立即要幼儿复述,有时效果倒不如隔一天好,这种现象体现( )。
A.幼儿健忘 B.记忆恢复
C.暂时性遗忘 D.不完全遗忘
答案:B
解析: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故答案选B。
7.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 )。
A.依恋 B.儿童社会化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答案:A
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母亲)的依恋大约在第六七个月形成。故答案选A。
8.从用眼卫生的角度出发3-4、4-5、5-6岁的幼儿看电视时间不应该超过( )时间?
A.15、20、30分钟
B.20、30、40分钟
C.15—20、20—30、30--40分钟
D.20--30、30—50、50--60分钟
答案:A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4-5、5-6岁的幼儿看电视时间分别不应该超过15、20、30分钟时间,这是考查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一个方面。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