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新生入学,甲乙丙打算报文学社、武术社和音乐社三个社团。
(1)如果乙报音乐社,甲也报音乐社;
(2)如果武术社比文学社人数多,则甲选择武术社;
(3)只有在当选班长的情况下,丙才不会选报任何一个社团;
(4)如果乙丙两人选择一样,则两人会一起报文学社;
(5)如果丙当上班长,则甲选择文学社。
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一定选择音乐社
B.乙丙都报文学社,则甲一定也在文学社
C.丙未报任何社团,则甲一定报文学社
D.如果甲报音乐社,则乙丙选择一定相同
【答案】C。本题考查分析推理:(1)乙报音乐社→甲音乐社;(2)武术社比文学社人多→甲选择武术社;(3)丙不报任何一个社团→当选班长;(4)乙丙两人选课一样→两人会报文学社;(5)丙当班长→甲选文学社。C 项丙未报任何社团,根据(3)可知丙当选了班长,根据(5)可知,甲一定报了文学社。ABD 项不确定,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17.李校长在评点各学院本届辅导员工作状况时表示,本届辅导员是他见过的最为优秀的辅导员,因为大多数辅导员对负责的学生都非常了解,熟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李校长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是( )。
A.只有学生才有权力评定一个辅导员是不是优秀
B.普通辅导员一般都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
C.辅导员对学生的熟悉程度是评价辅导员工作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D.在评定辅导员是否优秀的过程中,校长的意见具有相当高的权重
【答案】C。本题考查加强论证。论点:本届辅导员是他见过的最为优秀的辅导员。论据:因为大多数辅导员对负责的学生都非常了解,熟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C项在论点和论据间建立了联系,是李校长结论成立的前提,当选。A 项无关,排除;B 项不能作为论点成立的前提;D 项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18.甲乙两辆货车运送沙子,甲满载后每次可运 5 吨。现在甲满载先运了 2 车,然后乙加入,两车都是满载,一共又各运了 7 次完成任务,此时,乙车比甲车多运了 4 吨沙子,那么,若乙单独运输前面每次都满载,则最后一次运送的沙子是( )吨。
A.3
B.4
C.6
D.7
【答案】A。根据题意,甲车前两次共运输 2×5=10,后乙车加入后,共同满载 7 次完成任务,此时乙车比甲车多运 4 吨,可得 7 乙-(7×5+10)=4,解得乙=7,沙子总量为 10+(5+7)×7=255 吨,255/7=36…3,即全部由乙车运输,最后一次运 3 吨。A 选项符合题意,BCD 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19.某工厂生产出来的一批零件合格和不合格各占一半。其中 25%是零件 A,75%是零件 B。如果这批零件共有 100 个,其中合格的 A 零件有 10 个,则不合格的 B 零件有( )个。
A.25
B.40
C.10
D.35
【答案】D。根据题意,A 有 100×25%=25,B 有 100×75%=75,则 A 不合格有 25-10=15;因合格与不合格各占一半,即 50 个不合格,所以 B 零件不合格的有 50-15=35。D 选项符合题意,ABC 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20.某科研团队有一、二两个研究小组共计 16 人,根据科研需要,现将年龄最小的 2 人调入二组。结果二组的平均年龄増加了 1 岁,一组的平均年龄增加了 2 岁。已知一组共有 6人,则原来两组平均年龄的差值是( )岁。
A.8
B.6
C.12
D.10
【答案】D。根据题意,二组有 16-6=10 人,设原来一组的平均年龄为 x,二组的平均年龄为 y,则人员调整后一组的平均年龄为 x+2,二组的平均年龄为 y+1,由调整前后两个小组年龄之和不变,可得 6x+10y=4(x+2)+12(y+1),解得 x-y=10。D 选项符合题意,ABC 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