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育究竟能不能产业化?教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属性,比如这种产品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并且,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得益,如增加工资收入、提高社会地位、获得精神享受等,其教育花费也就等同于私人的一种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有商品属性。但是,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社会公益性。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可以给全社会带来广泛的收益,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等等。正因教育消费有溢出效应,所以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
下列属于“教育产业化”的理由的一项是:
A.教育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属性
B.教育消费有溢出效应
C.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
D.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以给全社会带来广泛的收益
4.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下列关于乡绅在乡村文化中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特殊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乡绅可以成为官府与民间上下通达的桥梁和纽带
B.乡绅作为成功的榜样,激励着乡村后辈学子奋发向上,使乡村形成了一个良性人才大循环
C.乡绅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对促进神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D.乡绅在乡村承担着文化传承、教化民众的责任
3. 【答案】A。细节理解。文段主要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教育具有商品属性,第二部分讲述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那么,教育能够产业化的理由是在第一部分其商品属性的解释里出现的。BCD均属于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 【答案】B。细节理解。B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未提及乡绅对乡村后辈学子的激励。ACD均可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句子,是对原文的同义替换、精简压缩。因此本题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