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在会上介绍,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这堪称一则重磅消息,等于是拿真金白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免除了创业的后顾之忧。也难怪消息一出,无数网友纷纷表示羡慕,称自己毕业早了,没有赶上这波红利。
但是,有个细节背景值得注意——这不是一个全新的政策。浙江省人社厅表示,这项政策并非新产物,乃出自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目前略有迭代。而且需要经过程序审核,不是说注册一个公司就能拿到钱。2015至今担保基金扶持了一大批的创业者,但没有赔付多少。
可见,这项政策施行好几年了,事实上也没有引发巨大关注,赔付金额也不多,这也说明这项规定并不是如字面意思那么“想当然”。在网上有人甚至在谋划怎么“骗补”,估计要落空了。只要是补贴,那么必然有着严格审核,确保钱花在刀刃上,哪能任由人钻空子呢。
这种审慎是必要的。政府代偿债务,就意味着拿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给部分、特定的群体。那么这种补贴的公平性和社会价值,理当进行充分的论证。具备了充分的程序审核,类似政策才有了更高的可行性。
而且这非常考验智慧,因为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对市场的某种“干预”。而要起到激励的初衷,其实还需要很多政策细节来填补,确保这种干预能够实现正向价值。
其实,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历来是鼓励的,因为大学生创业确实不容易。有机构曾于2019年发布研究报告,他们跟踪调查了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仅有44.8%。这个数据未必精确,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创业逃不过“失败”的结局,也是不难想见的。这并不意外,大学生大多社会经验单薄,可供调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创业很难一帆风顺。
但是,这也是社会经济保持活力的试错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创业者足够多、市场主体足够多元,才能保证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不容易,但社会依然要鼓励创业,鼓励一种百舸争流的局面。
不让大学生自己承担全部的试错风险,社会承接其中的一部分,从社会治理的逻辑是说得通的。因此,相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保障措施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浙江这一波政策红利,除了抢眼的“代偿债务”之外,还有很多实招,比如除了杭州的落户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浙江已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创业补贴等。
这些,其实都是在营造一个对大学生更友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客观来说,这既是为了大学生,也是为了城市发展。城市和大学生,归根结底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学生需要可资实现价值的社会环境,城市也需要活跃的市场主体来创造财富。城市提供空间,大学生创造活力,彼此成就才是理想的局面。
目前看,杭州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细化,让各项政策实实在在地惠及大学生,实现城市发展和大学生安家乐业的双赢。
模拟题
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政府代偿债务现象,你怎么看?
【答题要点】
表态明确:这样的社会现象理性客观看待。
分析影响:1.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营造大学生更友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不好的一面在于政府利于财政补贴创业,干预市场,可能导致财政浪费,存在不合理的一面。
原因:1.不让大学生自己承担全部的试错风险,社会承接其中的一部分,从社会治理的逻辑是说得通的。;2.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创业逃不过“失败”的结局,也是不难想见的。这并不意外,大学生大多社会经验单薄,可供调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创业很难一帆风顺。
对策措施:1.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对市场的某种“干预”。而要起到激励的初衷,其实还需要很多政策细节来填补,确保这种干预能够实现正向价值。2.严格审核,确保钱花在刀刃上,不能任由人钻空子。
总结观点: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收尾完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