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教资核心考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黑龙江华图 | 2022-03-22 14:39

收藏

  【知识点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

  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知识点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所以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

  (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知识点 15】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

  (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可塑性;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人的作用有: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个体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点击查看>>>相关图书推荐

  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小学

  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中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