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热点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热点

2022国家公务员面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见的语言误区

华图教育 | 2022-06-24 09:52

收藏

  近年,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国考面试中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但是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应该如何拿捏更是云里雾里。然而语言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考生需要通过恰切的语言才能展现自我性格、价值和能力,今天给大家分享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中常见的语言误区,需要考生做好规避。

  分析误区

  1.语言不“美”

  这里指的不“美”,更多是指语言表达缺乏感情,考生在面试时只顾对着考官表明自己的看法,对于演讲、现场模拟等题型没有做出语言上的区分,容易存在语音语调不协调、节奏感不强等问题,让考官难以入情入境,不能够在面试中打动考官。

  2.语言不“简”

  在面试中语言不“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语言重复啰嗦和逻辑不清,接下来具体展开:

  一是语言重复啰嗦。缺少归纳概括和在语言表达中存在“嗯”“那个”等口头语较多,尤其是在现场模拟中,考生容易存在理解过度和总结太多的问题,导致考官失去耐心。

  二是语言逻辑性差。考生因为对所说的内容不够熟练、准备不充分和思维逻辑差,造成言语的逻辑性混乱,进而导致语言不精练,这种情况经常在演讲题目中容易出现,对于答题的逻辑是先总后分,还是总分总没有明确的表述界限。

  3.语言不“畅”

  在演讲题目中,语言的流畅性对于考生来讲也是一大难题,考生经常会出现长时间卡顿和频繁卡顿的情况,这些问题一般是因为考生日常语言积累不足、期望过高,导致表达不流畅。

  4.语言不“深”

  考生由于备考时间短、缺乏公职经历等原因,导致语言积累不足,在语言表达中会出现“小白”语言,体现得不够专业。

  如何应对

  1.全面“理解”题目

  面试中由于受测评要素多样、情境设置不同、话题多元等影响,使得答题节奏、语言表达等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比较沉痛的话题,语言风格呈现也需低沉。

  2.语言表达要合理

  有情感。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中情绪是有多种多样的,有欢快、沉稳、悲恸等,考生可以依据题目进行调整,日常可以通过做演讲、讲故事等进行练习。

  有逻辑。在语言表达中想要表达清晰,建议考生可以使用逻辑词进行呈现,例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或者可以使用逻辑思维,例如从微观到宏观、直接到间接等。

  有内容。在言语理解能力题型中也需要做到有理有据,可以通过数据、案例等呈现,来体现考生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日常做好知识积累。

hot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点击添加
618福利!图书大补课 优惠升级 138元 点击购买
国考/公安-暑期作战计划 直播课 0元 点击购买
2023版国家公务员考试精华版4本套(教材+历年) 4套 59元 点击购买
2022版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书课包 10000题 219元 点击购买
第16版升级版模块宝典5本套【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常识+】 5套 94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