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1.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有困难的 (贫的 、弱的 、病的 、残的 、惑的 、心智失常的等)
个人 、家庭 、社区 、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 、家庭婚姻服务 、 医疗康复服务 、社会行为矫正 、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 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实现自我发展。
2.社会工作的起源:
①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 、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古希腊人认为幸福是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的;基督教文明宣扬的“博爱”观念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思想根源,新教改革推动博爱观念普及和利他主义观念的产生, 为人们的助人行为增添动力。
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3.社会工作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三个假设:
①对人的尊重;②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③坚守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潜能。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①宗教理念;②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③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④理想主义;⑤集体主。
4.①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面地接触处在情境中的案主,提供直接服务, 以帮助案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 。在直接服务中, 工作者的角色有: 支持者 、指导者 、治疗者或辅导者 、照顾者。
②间接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作为案主的代表去争取资源,改进服务的输送方式,或创造新的服务, 以满足案主的社会需要 。角色包括:行政者 、研究者 、咨询者。
③合并服务角色,无法清楚地区分钱两者的角色的,包括:促进者 、经纪人 (中间人) 、调解者 、管理与协调者 、倡导者 、增权者 、教育者。
5.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模式包括: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 (在 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
6.小组工作指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 开发个人潜能, 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小组工作模式包括: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互动模式 (由互惠模式发展而来) 、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 、组织与环境模式 、预防与康复模式。
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潜意识论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 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 。而且 他认为, 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 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事业单位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2升级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4本 | 69元 | 点击购买 | ![]() |
2022版事业单位招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管理A类】(职测+综合) 历年真题2本套 | 59元 | 点击购买 | ![]() |
2022事业单位联考(综合+职测)历年合集【A/B/C/D/E自选】 | 59元 | 点击购买 | ![]() |
<尊享系列>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4800题库 | 80元 | 点击购买 | ![]() |
2022黑龙江省事业单位教材及习题 | 49元 | 点击购买 | ![]() |
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A类悦享班 | 1880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