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分技巧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高分技巧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贯彻执行题:先“贯彻”再“执行”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2-07-21 14:57

收藏

  公文题目成为考生们热议的“宠儿”。同学们对它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分值多、多数内容来自材料,恨的是它构成答案要素多、逻辑难寻,今天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贯彻执行题目的困惑:

  一、“贯彻”与“执行”到底啥意思?

  要想弄懂一道题目,首先要弄懂题目背后究竟要表达什么,“贯彻”和“执行”我们可以把它们拆开来看,一一理解。

  “贯彻”的字面词语解释为:彻底实现或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使用,如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执行”的字面词语解释为:按照计划、法令等去做。生活实用如立即执行、执行标准等。

  通过对二者字面意思的理解,结合该题目的大纲要求,贯彻执行在申论考试中所表达的意思即为贯彻——透彻理解上级意图;执行——落实到工作中,也就是完成文书写作。

  通俗来讲,我们需要对题干中的主要问题、场景、身份以及要求进行详细“贯彻”,然后结合材料要点内容执行文书写作。

  比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试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日报》即将发表的这篇报道写一则短评。(20分)

  在作答这道题时,第一步就是要先将题干的意图“贯彻”下去,即我们要写一则短评——简短的评论性文章,围绕《**日报》即将发表的这篇报道来写即可。第二步就是回到材料中找到要点,整理成合适的行文逻辑,“执行”文书写作。

  二、行文逻辑究竟怎么确认?

  很多同学在写此类题目的时候最头疼不是找点,而是“怎么写”,也就是要点都找出来了,但是不同的要点该放在文章的哪一段成为了“心病”,每当此时,你不妨可以这么做:

  1、理清材料逻辑,材料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多数同学在答题时并未养成划分材料逻辑的好习惯,导致往往只了解到材料表面,整合加工时就犯了难。那么如果在做题时能够将材料逻辑进行了清晰划分,多数情况下行文逻辑也就自动“浮出水面”。

  还拿刚刚那道2021年国考副省的试题举例,该题目的材料段落依次从“评论主体总体介绍”、“区域设置”、“展品选制”、“设计理念”、“服务意识”及“总体总结”六个方面进行撰写,而我们也可将这六个方面划分为正文中的三大部分,“评论主体总体介绍”即为开头,“总体总结”即为结尾,其它部分则为中间主体部分。

  因此,理清材料的逻辑顺序,行文逻辑的眉目就愈发清晰了。

  2、将自己代入场景角色,用正常的逻辑去思考。

  部分同学在经过系统学习方法之后就会过分追求方法,答题方法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一旦稍微有些不适用就会“卡壳”,但是如果此时你能将自己代入题目中,行文逻辑就一清二楚了。

  秉持将一道题贯彻到底的原则,我们继续看刚才那道题。该题目让我们写一则“短评”,既然是评论,无论你评论的主体是什么,首先要让读者知道你要评论什么,因此短评的主体介绍需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评论主体总体介绍”;那中间主体部分重点要放你的评论,自然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品头论足”,而该材料也恰恰从不同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表述,主体一目了然;写文章的结尾往往要去总结,最后一部分也就“水落石出”了。

  不光此道短评如此,讲话稿、总结报告等不同类型公文,都离不开这一原则,正所谓“大道从简”。

hot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点击添加
618福利!图书大补课 优惠升级 138元 点击购买
国考/公安-暑期作战计划 直播课 0元 点击购买
2023版国家公务员考试精华版4本套(教材+历年) 4套 59元 点击购买
2022版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书课包 10000题 219元 点击购买
第16版升级版模块宝典5本套【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常识+】 5套 94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