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小木耳、大产业。4 月 20 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直播平台前,点赞当地特产柞水木耳,成了“最强带货员”。他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来源:人民网)
早在今年 2 月,农业农村部就发起“农货产销对接”活动,各类直播带货纷纷出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疫情期间,抖音、快手、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也都开通了县长、市长直播间,并给了流量支持。重庆、湖北、浙江、广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市长、县长纷纷走进直播间,亲自站台直播,推销当地的农产品。 (来源:陕西党建网)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疫情之中,物流畅通与实体市场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供应渠道被打断了,大量的农产品上行受限,农产品积压、滞销。在需求这一端,城市里很多农贸市场、菜场关门,但市民需求仍然是存在的。此消彼长之下,供需出现了失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中国电商的飞速发展与创新,这一次疫情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大打折扣。电商平台对于解决农产品的供销问题,对于解决城市的农产品供应问题,的确大有可为。
分析:
在农村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亟待破解。
1.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电商的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持续输入。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留不住,懂电商的不熟悉农村,熟悉农村的不懂电商。
2.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地区位置、乡村道路建设等客观原因所限,部分地区物流在可达性和实效性上存在较大问题。
3.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了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根源来看,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产品标准的无序化导致的。 (来源:人民日报)
对策:
1.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电商企业也可以主动参与到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输送、就业一体化链条,吸引更多返乡青年加入农村电商、引导农业主体围绕电商干事创业。
2.地方政府及时整合网络、交通等各方资源进行补缺,夯实设施载体,为电商兴农消除基础设施瓶颈。
3.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溯源、售后等环节的相应标准;通过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商品的品牌价值;探索农村电商销售新模式,依托大数据和供应链体系,整合地方产品和其他资源,推动电商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优势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支柱财源。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