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 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10 月,住建部对两地滥建“文化地标”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不给“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留面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通报指出,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 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 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贵州省独山县在影山镇净心谷景区内建设的水司楼投资高达 2.56 亿元,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独山县今年 3 月才 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每年财政收入不足 10 亿元,只为盖一栋楼就花掉全年财政收入的 1/4,委实令人瞠目。(新华网)
分析:
1.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 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 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 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 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2.停住滥建的手,也不能一拆了之。如此大兴土木已经造成浪费损失,通报之后,后 续如何整改利用,考验着地方的管理智慧。“文化地标”体现的应是地域文化特色,是市 民文化和心理认同,比如说到厦门人们会想到鼓浪屿,到西藏会想到布达拉宫。与其滥建 “文化地标”,不如“走心”思考如何理解大众文化的审美,吸纳合理创新的审美,打造 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景点,让建筑艺术真正起到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文化特色、增进人民 福祉的作用。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 4本 | 45-149元 | 点击购买 | ![]() |
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批改实录66例 3本 | 3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