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形式。
调查研究就是当好参谋的“奠基石”、推动落实的“撒手锏”、又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锤炼作风的“训练场”。
只有用脚探路,用手记录,用脑过滤,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手上捧过沙土,才会读懂民意,知晓民情,汇聚民智。
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求“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成效。
既要坚持和完善走访,蹲点,抓典型等传统调查方法,又要深入开展网上调查,掌握网络社情民意,还要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更有效准确的研判形势。
“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只看不问,“报喜式”的探访政绩,“脱节式”的回避落实,皆是忘记了调查研究的初心。
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想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看“门面”更要看“后院”。少让展板材料说,多听基层群众将,少听枯燥乏味的汇报,多听顶花带刺的实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是用脚步在大地上书写;最震撼人心的文章,是句句有民意、字字见世情。
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坚持“问计于民”。增强谋事情的脑力,坚持“问政于民”。
增强察民情的听力,坚持“问需于民”。增强走基层的脚力,做好“问效于民”。
点击添加>>>专属备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