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追鹿的猎人看不到山,打鱼的渔夫看不见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和回报,一旦资源枯竭,再怎么弥补也悔之晚矣。
短期看,粗放发展可能来钱快,资源环境标准“抬抬杆儿”,经济指标就能 “绿转红”。但是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看待生态环境问题,中西部地区生态往往更加脆弱,一旦被污染侵袭,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或者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修复。
如果我们把坚持绿色发展比喻为西天取经的话,各级领导干部就相当于披荆斩棘的“孙悟空”。只有让“孙悟空”明确取经方向,并施以“紧箍咒”,才能让其始终勇往直前。
强调政府的环境责任无疑就抓住了现阶段环保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约谈、环保督查等制度的发展,大大丰富和深化了环保督政的手段和内容,更体现了环保在执政因素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优先性。
守住“绿水青山”这座“金山银山”,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对有关部门而言,应积极教育引导,营造环保氛围,狠抓督促落实,并拿起法律的武器,当好自然环境的忠诚卫士。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决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的“绿色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千余年后近80%重新穿上绿装;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紧紧锁住了宁夏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赶漂人变身造林人,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漫山种满剑麻,涵养着长江上游的水源……一个个“染绿”“复绿”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与成就。
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要禁得起诱惑、稳得住心神,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牢牢守住生态红线,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壮士断腕去产能,普惠民生抓生态,精准发力育动能。
消费是生产的先导,如果经济刺激措施不能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 “饥不择食”促消费,势必导致更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而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背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初衷。
点击添加>>>专属备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