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只有发展和传播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为国家 的强大持续提供力量。 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文化的影响力没有得到相应发 挥,从而使得外国对中国形成片面认识,不利于塑造我国的 国际形象。 所以中国文化不仅要 “ 走出去”, 更要 “ 走进 去”,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外国对中国缺乏了解,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的对外传 播。 随着中国国力提高,外国逐渐对中国产生兴趣,但由于 缺乏了解形成片面的印象,乃至于中国文化在国外民间遭受冷遇。 在德国中学生赴华参加夏令营之前,一名德国老师由 于对中国模糊的“害怕”,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 不难 想象,对中国的误解必然导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困难重重。
中国落后的产业模式,阻碍了中国文化和价值的输出。 “中国制造”尽管遍布全球市场,但“两头在外”的低端制造业 ∙∙∙∙∙ 模式,反而使中国商品廉价低端的印象传遍世界,从而一定 程度上为中国文化的输出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一个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 机播放的内容,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我国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 与其相反的是,美国凭借强大的电影工业体 系,将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 “功夫”,经好莱坞文化商人之 手打造成电影《功夫熊猫》,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 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 因此,推动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离不开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加强世界对真实中国的了解,为中 国文化走出去铺平道路。 孔子学院像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 餐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话” 有了“摩擦起点”,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中式思维的中 国人多了一份理解。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同样是一桌中华民 族的文化盛宴,活字印刷、水墨国画、敦煌飞天等原汁原味的 中华元素惊艳世界。 一方面象征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把中 国文化带出去,另一方面中国举办国际赛事将外国友人请过 来,一来一往之中中国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让世界了解中 国,根本上还是靠一个个中国人去传播。 因此,中国文化想 要走出去,最关键的还是增加民众的出国交流机会,使民间 文化交流更加柔和和持久。
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固然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依托,而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着力提高年轻人的文化 品味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得文化创新成为源头活水 ,为国家 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 4本 | 45-149元 | 点击购买 | ![]() |
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批改实录66例 3本 | 3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