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 遏制“饭圈”乱象
【政策理论】
1、背景
追星本没有错, 但近年来, 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 兼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 澜, 关于无底线追星、 “饭圈” 互撕等负面新闻不断进入公共视野, 一次次刷新公众的 认知底线。
2、问题
(1) 扰乱社会秩序。 一些粉丝为了追星而做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比如围堵机场冲撞登机口导致航班延误的新闻屡被曝光。 再比如一旦有人与特定粉丝 群体意见相左, 有些人就会使用人肉搜索、 人身攻击、 诋毁造谣乃至线下斗殴等行为进行攻击。 甚至还有一些私生饭安装定位装置窃取偶像信息进行售卖, 这不仅扰乱明 星的生活, 更是触犯了道德底线、 法律红线。
(2) 带坏社会风气。 随着 “饭圈” 越来越低龄化, 追星过程中的诸多乱象, 如颜 值崇拜、 拜金攀比、 网络暴力、 宣扬仇恨、 相互攻击等风气正在逐渐生成。 另外, “粉 丝倒牛奶” 等事件的背后, 更是体现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法律的亵渎。
(3) 侵蚀青少年三观。 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 造成 的结果是青少年在网上谩骂、 互撕, 包括人肉搜索、 造谣攻击、 不当消费等行为的产 生。 在这样的 “饭圈” 乱象的影响下, 一些青少年容易沾染上言语侮辱、 人身攻击、 疯狂暴力等恶习, 他们为了自己的偶像而无所不为, 公序良俗与社会伦理被抛之脑 后, 让追星变了味, 价值观失了准。
(4) 增加家庭负担。 粉丝为偶像日常打榜、 控评、 刷热度等操作, 以及近几年流 行的动辄给偶像买星星庆生等行为也给自己或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3、原因
“饭圈” 乱象, 究其缘由,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平台及幕后资本的操纵。 商业平台通过频繁设置主题, 推出明星势力榜、 超话排行榜等新玩法, 鼓励粉丝刷数据、 刷流量, 从而实现自身直接或间接获利。
(2) 粉丝经营组织的推波助澜。 一些粉丝经营组织和营销号对粉丝进行洗脑诱导、 煽动对立、 恶意圈钱, 助长了粉圈的病态发展。 比如宣传销量榜能证明偶像的影响力 和商业价值, 以此来诱导粉丝大量购买明星代言产品。
(3) 粉丝群体的盲目追星。 “饭圈” 群体以 “95 后” “00 后” 为主是个不争的事 实。 他们辨别能力相对较弱, 尚未形成独立、 成熟的思考能力, 容易被诱导。
4、 对策
要想使 “饭圈” 文化健康发展, 我们应多方形成合力。
(1) 国家应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针对网络平台为牟取利益设置的为偶像投票、 打榜等规则应建立标准, 杜绝恶意操控粉丝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针对粉丝应援中可 能存在的诈骗行为, 要有具体的惩治依据。 同时, 完善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 要求相 关组织主动公开应援账目、 规范化经营等。
(2)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网监部门、 广播电视局等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监遏制 “饭圈” 乱象 管力度, 对资本恶意操控粉丝的行为做到出现一例惩治一例。 要压实平台主体责 任, 严把节目导向关、 内容关, 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视听空间。
(3) 网络平台应肩负起社会责任。 要坚持依法运营, 改变只注重流量和利益的经 营理念, 在热搜、 话题开设、 明星词条等功能设置中, 不能为了吸引流量或者从中牟 利就暗箱操作, 放任一些粉丝造谣生事、 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在平台肆意妄为。
(4) 粉丝群体应端正追星心态。 一方面, 粉丝要认清偶像和真实生活中的界 限, 破除数据迷恋、 偶像依赖与幻想。 另一方面, 粉丝应保持理智, 不沉迷、 不失 控, 不跟风盲从。 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提高素养, 用理性的行为、 礼貌的举 止、 文明的语言构建积极向上的饭圈文化。
(5) 艺人们要对粉丝正向引导。 在崇拜心理下, 偶像的一句话很大程度上能够引 导粉丝们的行动方向。 偶像、 工作室、 “大粉” 们需要负起责任, 特别是在突发的粉丝 群体对立事件中, 偶像们更需要积极作为, 引导庞大的粉丝群体理性、 有序应对。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 4本 | 45-149元 | 点击购买 | ![]() |
第3版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真题批改66例 | 3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