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场、 车站的商品价格高于同城的其他商圈, 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同城 同价” 说起来简单, 但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 武汉机场商业部门精心挑选 200 种零售 商品, 长期优惠限价。 航站楼内便利店商品价格会对标商圈内主要超市; 武汉市区拥 有品牌连锁店的店铺, 则须与市区主要商圈品牌连锁店保持同质同价; 尚未进入武汉 市区的品牌店铺需参照武汉市区主要商圈内同类型、 同品类店铺的服务及产品进行 对标。
据商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部门从招商和品牌引进起, 到商业项目进场前的 比价体系拟定, 以及进场后多方位的定期价格监控, 通过大量深入、 细致的工作, 来 确保商业项目的价格 “同城同价, 诚信经营”, 以优质的商品和合理的价格吸引更多的 旅客在武汉天河机场消费。 该策略从 2016 年实施至今, 不少店铺反应盈利情况越来越 理想。
2. 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是商业活动中最有竞争力的东西, 有很多商家试图通过低价 营销来扩展品牌或者店铺的知名度, 进而增加销售额, 这就是典型的价格策略营销。 但是使用这一方法存在有很大的失败可能, 如果被吸引来的客人都是因为低价而非口 碑, 一旦恢复原价, 就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客源。
3. 国内机场的消费、 用餐价格远高于市价, 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表面上看符 合市场规则, 服务水准越高, 价格也就越高。 可是, 机场候机楼的 “天价套餐”, 却不 符合市场经济的标准, 而是垄断下的畸形价格。 机场 “ 价格特区” 的形成, 一方 面, 源于机场商家数量相对较少, 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 消费者往往没有选择 余地。 “别无分店” 的现实状况, 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另外, 还有一些经营者认为 飞机乘客消费能力比较强。
【推荐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库-考情+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