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的地方采用监控,派专人看守垃圾桶,还会翻 看垃圾,市民觉得侵犯了隐私,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重重阻力。现在,有 市民认为视频监控、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这体现了公共卫生政策的推 行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对此,我认为应该全面地看待,理性地分析。
一方面,翻看居民倾倒的垃圾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居民的隐私。例如丢弃的垃圾会 暴露我们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最近吃了什么。而这些可能我们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还有快递包装上未处理掉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除此之外,垃圾中非常私人化的物品,居民更是 不愿暴露。因此,当这些被垃圾分类监管者检查时,的确容易暴露隐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严格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垃圾分 类的强制推行还处于初期,还在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市民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经常出现分错类甚至不分类的情况。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指导措施。我认为主管 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对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监督和指导,具有合理性。在政策推行的关键期, 个人隐私保护应让位于公共政策的落实。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对隐私的守护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案件涉及的隐私对 律师便不会保密,疾病涉及的隐私则对医生不保密。因此,垃圾回收涉及的个人隐私对回收 监管人员也不应保密,否则会使其无法执行相应的职能。
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让垃圾分类更好地贯彻执行下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出努力。
第一,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监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格外强调职业道德规范, 无论是日常巡视人员还是电子监控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涉 及居民隐私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
第二,居民自身在投放垃圾时也要注重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比如对于有个人信息的 快递包装应当在处理掉快递单上的信息之后再投入垃圾桶。总之,个人的日常行为应该尽量 谨慎,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要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阐明不进行垃圾分类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 重要意义,使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同时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上门指导或发 宣传册,教会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和习惯。
总之,垃圾分类虽然需要强制推行,但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行过程中,我们的监 管工作引起市民的不理解、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并对 可能引发的冲突提前预判,做好应对的预案,从而才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更高效地进行。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 4本 | 45-149元 | 点击购买 | ![]() |
第3版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真题批改66例 | 3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