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模拟

首页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模拟

黑龙江省考面试模拟: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3-03-24 14:02

收藏

  垃圾分类,有的地方采用监控,派专人看守垃圾桶,还会翻 看垃圾,市民觉得侵犯了隐私,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重重阻力。现在,有 市民认为视频监控、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这体现了公共卫生政策的推 行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对此,我认为应该全面地看待,理性地分析。

  一方面,翻看居民倾倒的垃圾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居民的隐私。例如丢弃的垃圾会 暴露我们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最近吃了什么。而这些可能我们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还有快递包装上未处理掉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除此之外,垃圾中非常私人化的物品,居民更是 不愿暴露。因此,当这些被垃圾分类监管者检查时,的确容易暴露隐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严格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垃圾分 类的强制推行还处于初期,还在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市民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经常出现分错类甚至不分类的情况。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指导措施。我认为主管 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对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监督和指导,具有合理性。在政策推行的关键期, 个人隐私保护应让位于公共政策的落实。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对隐私的守护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案件涉及的隐私对 律师便不会保密,疾病涉及的隐私则对医生不保密。因此,垃圾回收涉及的个人隐私对回收 监管人员也不应保密,否则会使其无法执行相应的职能。

  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让垃圾分类更好地贯彻执行下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出努力。

  第一,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监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格外强调职业道德规范, 无论是日常巡视人员还是电子监控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涉 及居民隐私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

  第二,居民自身在投放垃圾时也要注重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比如对于有个人信息的 快递包装应当在处理掉快递单上的信息之后再投入垃圾桶。总之,个人的日常行为应该尽量 谨慎,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要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阐明不进行垃圾分类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 重要意义,使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同时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上门指导或发 宣传册,教会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和习惯。

  总之,垃圾分类虽然需要强制推行,但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行过程中,我们的监 管工作引起市民的不理解、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并对 可能引发的冲突提前预判,做好应对的预案,从而才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更高效地进行。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数量 价格 点击购买 展示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0元咨询 点击添加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4本 45-149元 点击购买
第3版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真题批改66例 3本 49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