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牟利,实在为人所不齿。然而,我们也有必要扪心自问:造假者的拙 劣伎俩为何能够轻易得逞?一篇几乎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文章,竟然在网络空间上畅行无 阻,甚至被多家媒体转发,这里头既有某些媒体“小编”未能尽职尽责的原因,也体现出 新闻真实性不断受到冲击的现实。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新闻的真实性越来越不受重 视,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想要让这种利用公众情绪的假新闻无所遁形,其实不难。 最关键的一点是,所有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都应该将新闻真实摆在所谓的“话题性”“关注 度”之前。否则,无论播报新闻的动机是多么高尚,都无法阻止公信力的丧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确保新闻“真实性”,是所有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需遵循的原则
B.在发布或转载新闻之前,媒体应当仔细核对信源,确认事实
C.对于无法核实的消息,媒体应做到不盲目跟风,不随意转发
D.在“后真相时代”,网友们要做到不为情绪所裹挟,不为表象所迷惑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前文提出问题,在“流 量为王”的逻辑下,新闻的真实性越来越不受重视。后文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文段的主旨句, 即“最关键的一点是,所有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都应该将新闻真实摆在所谓的‘话题性’‘关注 度’之前”。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B 项和 C 项“媒体”这一 主体过于片面。D 项“网友们”主体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点击添加>>>专属备考微信客服